学院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润•交流】山海联盟助教圆梦——奉贤区教育学院代表团赴遵义市凤冈、务川、余庆三县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小学组)
 
 

秋风萧瑟,层林尽染。为深入贯彻落实东西部协作相关工作,切实推动沪遵教育对口帮扶协作纵深化、常态化、长效化发展,102730日,在奉贤区教育学院院长蒋东标、副院长孙赤婴带领下,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教研员六位教研员到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务川、余庆三县开展以“山海联盟·助教圆梦”为主题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

接到赴贵州交流的任务时,正是大家工作最忙碌的时候,为了高质量完成此项政治任务,大家利用晚上及双休日时间认真着手准备示范课及讲座,预先查阅遵义教学相关信息,了解学情,研究教材等,做到心中有底,明晰所需,备课备讲座时更是反复斟酌,只为能传递给遵义三县教师更多的他们所需要的资源与信息。

27日下午到达遵义机场,又驱车约三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用过晚餐,便马上投入了工作,再研究了一下教学设计,梳理了一下教学环节,演示了一下讲座PPT等,入睡也已夜深。

28日一天,分别在务川、余庆两地按照现场上课、研讨和专题讲座的模式分多个专场进行,老师们那种对专业的渴求精神,也深深打动了每一位送教老师的心。

29日一大早,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在凤冈顺利“会师”,下午一起参加了“一区三县”教育联盟大会暨首届教育发展论坛。

30日一大早,又分赴凤冈各个专场开展送教活动。匆匆吃过午饭后,大家踏上了回家的归程,将近五个小时的车程,才到达机场,回到上海早已夜深......

短短的四天贵州行,不是在学校,就是在去学校的路上,没能停下匆忙的脚步,驻足感受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虽说有点遗憾,但无悔。这段经历,将永远留在大家记忆深处.....

同上一节课,山水情更深。六位教研员与三县教师进行同课异构,紧紧围绕同一主题展开课堂教学,呈现出各自的风格与风采。通过对同一课题的不同建构,让参会老师们从教材教读、目标定位、过程设计、课堂拓展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并紧扣目标,围绕话题层层推进活动,巧设问题,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源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与表达。

聚焦热点难点,开展深度教研。六位教研员分别为三县教师作专题讲座,与老师们进行了更深层次的交流互动。议课时,老师们分别从本课教学中的亮点与教学建议两个方面进行交流,表达了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与困惑。随后教研员们针对本学科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培训,促进了当地教师教学理念的交流与提升。

镜头一:年近六旬的数学教研员钱湛恩老师,是一位热心教育公益的“老克勒”。他有着多年的公益送教经验,足迹跑遍了国内多个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本次送教活动带来的《三角形的分类》,上课风趣幽默,以问题入手,课堂中的每一环节设计都能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学目标达成度高。随后,钱老师以《基于课标,关注“四基”落实》为题的专题讲座,又以独到的思维方式,深入浅出案例分析,深深吸引了在场的老师,被大家笑称“吸粉”高人。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教研活动,而是对课堂教学的重新认识,使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最后务川小学数学老师与钱老师建微信群,为后续展开课堂教学研讨创建交流平台。

镜头二:小学英语教研员马英这样回忆第一天走上讲台的情形:一踏进上课教室,孩子们热情洋溢的招呼声和掌声已经深深感动了我。面对66位孩子,为了更好开展教学,我调整了座位,将学生分成男生和女生两个团队,进行整堂课的比赛活动。9点开始正式上课,我和孩子都极其投入,在A family in the sky的话题语境中,以语篇、语段带动语言学习,运用视频、歌曲、儿歌、小诗等形式,带领孩子一起快乐地徜徉在英语学习的大海中。下午的研讨活动中,老师们纷纷表示,对上海送教课的内容重构、活动推进、板书设计、课堂评价等方面很受启发。随后,我以《小学英语单元教学的途径和路径》,帮老师们一起走进上海的研究热点,揭开单元教学的神秘面纱,讲座中互动不断,笑声不断,老师们听得特别认真。一天的活动,我收获了66个学生粉和一群教师粉。

镜头三:小学语文教研员蒋莉莉与务川县第四小学罗圣贤老师进行了同课异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是一个全新的单元,也是统编版教材中的第一个策略单元。蒋老师以课文为载体,引导学生关注批注,在故事情节的推进中,引导学生学习根据题目、插图、阅读经验、生活常识以及课文内容进行预测的方法。下午,蒋老师以《预测阅读的训练与落实》为题,进行专题培训,深入解读了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意图和结构。她对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把学习阅读策略作为单元教学的核心目标;2.突出训练目标的递进性和发展性;3.将课后练习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中;4.关注运用阅读策略理解课文内容的思考过程;5.关注阅读策略的形成过程。活动后,在座的教师们针对统编教材预测单元的教法学法展开了热烈研讨,老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他们也进一步明晰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树立单元意识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也将深入挖掘单元板块之间的联系,更好地落实语文要素。

镜头四:小学数学教研员张其荣在来之前就与根据当地两所学校多次沟通,根据学校的需求,分别确定了不一样的教学内容,提前准备好了教学用具,行李箱里就占了一半的空间。他先后在余庆县城关一小执教《三角形的分类》,在凤岗县凤岗四小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张老师立足学生实际,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解决问题的途径。张老师的专题讲座《基于课标,关注“四基”落实》,又对两堂课的教材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分别对人教版、北师大版、沪教版的教材进行比较分析,找到教材的异同点,并从单元整体思考,对教材的知识结构、逻辑结构、学习价值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张老师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深深感动了在场的老师,大家纷纷表示希望以后“常来常往!”

镜头五:小学英语教研员徐虹谈到在课堂教学中,最让她感触的是,孩子很有灵气,求知欲强,特别想表达却不会表达。后来从与老师的交流中得知,当地平时的英语课基本以做题为主,老师很少对孩子们进行说的训练,孩子们会写却不会说,这也是她所最忧虑的。在对老师们进行了《关注单元整体教学 优化单课有效实施》微讲座后,她又与老师们就上午的两节课做了交流,让老师们明晰在教学设计中需关注到话题、目标、内容、活动、板书等要素的一致性,育人目标的融入性。同时就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的困惑作了引导与解答。老师们很好学,研讨的氛围很是愉悦。徐老师也反复地提醒着老师们,英语不是教教材而是教语言,一定要让学生想说爱说能说。也希望老师们能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英语表达,努力研究,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镜头六:“凤冈一小”是小学语文教研员张海萍此次“为爱‘黔’行”学科送教之旅的最后一站。一大早,在凤冈小学语文教研员刘明华和凤冈一小两位领导的陪同下,驱车来到学校。张老师与凤冈一小况海涛老师进行同课异构,执教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慈母情深》一课。张老师创设必要的学习经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深入体会场景、细节描写中所表达的情感,有效落实语文要素,学得相关的语文知识、读写思考的路径与方法。紧接着,张老师做《关注人文主题 聚焦语文要素 实施单元教学》专题讲座,她强调要基于单元视域进行单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以单元学习任务为导向,确定恰当的、行之有效的阅读与表达策略。张老师说,此次贵州之行将是她教育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留在记忆深处。在这里,她看到孩子们的眼睛里有星星,老师们的身上有韧劲,相信这里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这次贵州之行,确实考验我们的体力。虽然,大家来之前早已做好心理准备,但一连几天的长途颠簸,还是让大家“心有余悸”。一路上,我们辗转三地,看到了真实的贵州,感受到了当地师生的热情,他们发自内心的感谢,让我们感动!他们再三诚恳地发出邀请:真的很希望专家们下次再来指导哦!被人需要的感觉真好!累,但我们快乐!

路遥心近,山海相亲,联盟连心,用智用情,让我们一起努力,共谱教育发展美好未来!


组稿:张海萍

审核:孙赤婴

摄影:谭剑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