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通讯员 杨晓武)借奉贤区即将召开“2017教育综改背景下的中小学德育创新论坛”的东风,12月4日下午,区教育学院邀请到了国际知名德育学者、香港公开大学原副校长、郑州大学教育首席教授李荣安教授为学院“润园讲坛”作专题报告。区教育系统青年干部培训班九十余名学员和教育学院全体教职工一起聆听了本次报告。区教育局副局长周英全程陪同和聆听。


在主题为“21世纪技能与公民道德教育”的报告中,李荣安教授分享了他将比较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相结合的研究经历和研究成果。李教授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公民道德教育观和西方的公民道德教育观二者进行理论比较,从不同的学术视野和文化视角分析及解释各项公民道德教育研究项目的数据资料、访谈资料和种种研究的发现。

对“为什么要进行公民教育”,李教授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列举了17个要进行公民教育的原因,根据亚洲教育界领袖眼中的价值教育和公民素质,李教授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有三:一为精神发展打下基础;二为增加个人责任感;三为帮助青年人形成反思和自律的人格,由此强调公民课程的第一重要点为道德、公民和个人自主与反思。
李教授表示21世纪是知识建构的时代,“软实力”更为重要。因此,面对未来,我们需要一种以“未来”为取向的公民道德观,针对“软实力”的要求,公民道德的教育重点是帮助学生面对不可知的状况,使其能有坚韧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此种能力也应该是德育赋予个体的一种面对急变社会的选择能力,以及保守重要价值观的能力。
期间,就“教师是否应对学生撒谎?”这个问题,李教授和聆听者进行了很好的互动。
教育学院院长蒋东标充分肯定了李教授的报告。就国内的公民道德教育,蒋院也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教育于未来孩子的发展,于他们应对21世纪的变化是有积极意义的;认为中西方由于传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对道德品质教育有不同的着力点,我们在坚守要义的基础上要注重汲取西方对于社会公共价值的理论;认为一个孩子能否很好地应对21世纪,除了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根本是他的价值观,是他的信念和坚守,因此,我们的公民道德教育要不忘本来,注重外来,面向未来。

周英充分肯定李教授深度的研究和渊博的学识,钦佩李教授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也对区教育系统青年干部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他们要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观念,加强学习和研究,同时邀请与会聆听者一起参加12月6日即将举行的“2017教育综改背景下的中小学德育创新论坛”。

培养良好的公民一直是全球性的教育关注热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是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中国教育进步的必然选择。作为区域教育发展的引擎部门,在打造品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如何培育21世纪现代化公民,是我们学院人用心思考和研究的着重点。李荣安教授的报告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为我们打开了国际视野,指明了研究方向和实施路径,我们期待6日的“2017教育综改背景下的中小学德育创新论坛”李教授能给我们带来更完整更精彩的呈现!
(摄影:教育学院 吴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