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泽润60承传统 润质贤品再出发 ——奉贤区教育学院以承办全国学术论坛向建院60周年致敬
 
 

(教育学院通讯员  卢维兰)六十年薪火相传,六十年砥砺奋进。11月15 -16日,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隆重举办“第一届全国家校社协作与教师发展论坛”,以此方式,向建院六十周年致敬献礼。论坛由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院、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省教育学院协办,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上海市家培教育科技中心承办。出席论坛的主要领导与嘉宾有:中共奉贤区委副书记、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霄汉,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朱旭东,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处长桑标,福建省教育学院副院长官明辉,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缪建东,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原常务副主任严华银,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陆琴,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局局长施文龙,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局调研员、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褚继平,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宋萑,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郁琴芳等,出席本次论坛的还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领导专家、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领导专家,奉贤区教育局党政领导,上海市各区教育学院院长、书记、师训与德研室主任,上海家培教育科技中心主任,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专家、校长,奉贤区的校园长及教师等近400人。

11月15日上午,“开幕式主论坛”在奉贤区教育学院报告厅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琼主持论坛。中共奉贤区委副书记、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霄汉致欢迎辞,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桑标、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旭东先后致辞。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院长蒋东标作《新时代 新智慧 新作为——教师家教指导能力专业建设中区域教育学院的使命与担当》的主旨报告,从研判与定位、认知与实践、展望与思考三个方面分享奉贤区着力开展教师家教指导力建设的实践探索。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缪建东作《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素养》主题演讲,从家庭教育指导的核心价值、基本规范、实践能力方面,阐述教师作为家庭教育指导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北京市海淀区进修学校副校长林秀艳作《“家庭-学校-社会”协作伙伴关系中的教师》的主题演讲,从教师是“家庭-学校-社会”协作伙伴关系的核心、“家庭-学校-社会”视域下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等方面,阐述了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

随后开启“家教指导,教师‘心’的智慧”微论坛。论坛由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奕斐主持,上海市教科院专家王枫、区域家教指导教研员、中小学校长、班主任、教师围绕家校合作育人开展深度对话,分享鲜活经典家教指导案例经验,从不同层面对话思考家庭教育指导中的重点与瓶颈问题。

11月15日下午,“教师进修学校分论坛”由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局副局长周英主持。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原常务副主任严华银作《家庭教育指导,教师能做什么》的报告,从家庭教育指导应该做些什么、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等方面,阐述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内涵边界和提升家教指导能力的途径。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学院副院长王英作《我们“看见”每一位教师——金山区助推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素养提升的实践与思考》的交流,分享区域推动学校开展家教指导能力的经验。上海家培教育科技中心主任金德江作《一米宽万米深——互联网 + 教师家教指导能力建设的探索实践》的交流,从第三方的视角透视家教指导中的基础问题、困境需求以及实践与思考。福建省教育学院副院长官明辉作《提升家教指导力教师培训应有作为》的报告,分享教师家教指导能力培训的经验。

随后开启“中小学校长分论坛”,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浩英主持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园长分享了学校层面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特色实践和感悟。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小学校长赵建军作《家校共育促低年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形成的实践研究》的发言。河北金华实验小学副校长刘书凤作《共建共育 共成长——家校社协作背景下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的建设实践》的发言。上海市闵行区古美阳光幼儿园园长俞岚作《家园合作,通过面塑活动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的发言。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校长何哲慧作《家教指导力 教师的软实力》的发言。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郁琴芳主任作《校长家校合作领导力:背景、概念与内涵》的主题演讲,并对校长论坛作点评。她高度肯定学校关注家教指导教师团队建设的实践智慧,强调在家校育人中校园长的家校合作领导力至关重要,要具备四大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团队建设、协调沟通能力。

11月16日上午,举行了“教师分论坛”、“主论坛”与闭幕式,蒋东标院长主持论坛。河北邢台市第五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徐朔作《心理教师在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应发挥积极作用》的交流,分享自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成长为心理教师的经历。上海市格致中学(奉贤校区)德育主任周雯婕作《家庭教育期望视角下的教师角色与作用》的交流,分享作为示范性高中遇到因“三高家长”产生的家教指导问题的解决策略。上海市奉贤区实验幼儿园副园长徐英作《唤醒专业自觉,提高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交流,分享依托家教课题引领成熟教师突破专业发展瓶颈的实践行动。上海市教委督导室副主任、上海市督学、特级教师周飞对教师论坛作点评,并作《突破专业发展的边界》的主题演讲。他认为,随着家长知识层次的改变、教育需求的多元变化,教师要突破专业的边界、成长的边界、自我的边界,在开放合作中不断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宋萑作题为《家校社共同体建构与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发展》的课题阶段成果发布。他结合社会和脑科学的发展,从儿童的未来、面向未来的教育、构建家-校-社学习共同体与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力等方面,阐述了教师应该为未来而教,支持多元学习环境的营造,丰富多层次的家校合作模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夏林清作《斗室星空里的教育实践者——家校社协作关系里的家》的主题演讲,她并结合在台湾的工作经历,提出要在多层次社会系统中了解学生家庭,作为区域家教指导教研员,要重视社会调查、劳动叠影等行动研究的方法。

论坛闭幕式上,李浩英副院长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她认为本次论坛是碰撞、汇聚、思辨、发展的盛会。论坛聚焦家校社协作与教师专业发展,从不同层面展示了家校合作的研究成果与实践探索,无论哪个层面的研究者都应该聚焦自身角色、完善特色布局、重视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局局长施文龙作重要讲话。他认为在奉贤区教育学院60周年华诞之际,承办本次高端学术论坛意义深远。哲学家解释世界,实践者改变世界。奉贤非常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源于家校育人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要处理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二是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要依据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规律。三是重视提高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本次论坛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文件之后,全国首个聚焦家庭教育指导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高端论坛,论坛的成功举办,将有效推动在教育现代化视野下对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素养产生新理解和新共识,也将进一步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地及研究。而奉贤区教育学院,也将以成功举办此次学术论坛为契机,在建院六十周年之际,站上新起点,再创新业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