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下午,教育学院举行润园讲坛第四十一讲,由洪庙小学校长何春秀作“小蜜蜂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与设计——美国教育考察”报告,详细介绍自己在美国考察期间的心得体会及学校开发设计小蜜蜂综合实践课程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讲坛由院长蒋东标主持。
何春秀首先回顾美国教育考察过程,并谈到六点心得体会。一是4C核心素养——沟通交流、合作协作、批判性思维、创造创新。4C核心素养是美国教育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目标,而STEM教育是其得以实现的有效载体。二是规则之下的自由。她分别谈到法律规定的办学自由,核心标准的教材自由和文明准则的行为自由。三是数据驱动下的教学。谈及MAP工具在美国的成熟运用。四是成熟的个性化教育。她列举了美国教师辅导特殊儿童的两个案例。五是强大的社会支持。国家科学实验基地、图书馆、法院等社会专业机构流动到校开展联合教育。六是高度重视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教育强调利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随后,何春秀立足洪庙小学实际详细介绍学习之后的实践。她讲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经历了做满足学生兴趣需求的课程,做满足学生生活体验的课程和做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课程三个阶段。在课程建设之初,以校长为核心的课程组对师生进行调研,确立“小蜜蜂”课程,旨在达成培养学生懂规则,会合作,勤劳动,善学习,负责任,乐探究的育人目标。接着,她引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论述,解释“法布尔”生态实验室就是对该定义的实践操作。在做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课程时,她强调要坚定课程价值取向,要清晰课程内容架构,要设计课程活动任务,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基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之后,蒋东标作总结。他深受何春秀校长主题汇报的启发,由此联系到学院研训员们在教研、科研和德研的过程中,一是要高站位,认识到研训员的使命和价值;二是要善作为,明确研训的逻辑架构和目标;三是要有品位,丰富研训载体,科学设置评价体系。
最后举行了隆重而又简短的“蓝天下的至爱”慈善募捐活动。学院全体教职工积极热情参与,踊跃献出爱心。在这寒风凛冽的冬日里,学院人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了更多需要温暖的人,汇聚起更多的爱和力量。
撰稿:孙盛夏
审稿:王 琴
摄影:谭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