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中心 | 教研动态 | 正文
 
馨雨春泥 相伴同行
 
 

——区高中语文青研班第三次微型报告研讨会
2017年3月23日,奉贤区高中语文青研班在区教育学院举行了题为““三最”策略与阅读教学”微型报告研讨会。研讨会由区语文教研员、青研班班主任庄骏老师主持,全体青研班学员及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代表参与交流。

本次研讨会以论文报告的形式展开,五位青研班学员及奉贤中学费雯老师作了论文交流。六位老师围绕“阅读教学”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心得的介绍,各有侧重,各展所长。来自景秀高中的杨洋老师带来了《深度学习视角下现代文阅读策略》的论文,她的研究以问题作为导向,试图改变高耗低效的教学现状,引领学生进入课堂、深入学习。致远高中的伍文林老师在题为《由言入文,探微知著—提炼好问题引领高效课堂》的报告中,着力关注于“好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炼“好问题”的有效方法,提出了从炼字处生发、从炼句处生发、从炼题处生发的三条路径,具现实可操作性,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可行有效的方法。奉城高中的王劲玲老师以《元曲二首》为例,探讨了古诗教学的情趣与理趣。针对当下古诗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以言造境、以言入理、比较分析的三个策略,以此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及生命共鸣。四附中的田丰娟老师由《香菱学诗》教学选点引发了关于聚焦文本核心价值的维度思考,结合王荣生、郑桂华等专家的相关研究,辨析了语文核心价值以及文本核心价值的内涵,并指出学情是定位文本语文核心价值的终极维度。奉贤中学的张宇萍老师以《月夜》为例,探析了“借人映己”手法。在充分解读诗作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出了同“时”异“空”、异“时”同“空”、同“时”同“空”这三条解析路径,对“借人映己”这一手法既有感性的认知,又有理性的提升。费雯老师则以《故都的秋》为例,浅谈了抒情散文的教学有效性。由教学实际出发,提出了要明确“审美距离”、把握细节、调用手法,从而让学生自发地认同作者传递的情感态度,建立起共情,产生共鸣。而对于“共情”一词,她也给出了自己的解读,即体验别人情感世界的能力。

在六位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庄老师及台下学员就报告内容提出疑问并探究讨论,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庄老师指出,在各位老师研究一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对研究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对概念的界定必须明确,只有在自己形成了系统的认识后,才能让自己的研究有深度、有价值。另外,他还建议学员,作为一线教师,应多做一些与教学相关的研究,将自己的实践积累与理论相结合,从而形成可以运用于教学实践的方法策略,使研究更具可操作性。

本次活动作为“三最”策略系列微报告的最后一场,大家都踊跃参与讨论,各抒己见,过程中也不乏不同观点间的论辩。相信所有的学员在青研班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收获了他人的经验分享,更重要的是拓展了自己的思维,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位会思考的育人者。我们期待着下一次的集结,在语文教学之路上,我们将携手共进,相伴同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