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中心 | 教研动态 | 正文
 
教学德育的积极转型与两翼齐飞
 
 

 -----奉贤区高中管理者培训第三次活动报道

     324日,阳光明媚,柳枝婆娑,在这个春意浓浓的日子里,我区7所高中学校的管理者和高中所有教研员齐聚教育学院,聆听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副校长沈勤龙和学生处主任陈晓庆介绍关于新高考背景下学校教学和德育管理的新举措。


上午沈勤龙校长作了主题为《尊重选择 创新管理----新高考方案下的新思考》的报告,整整用了两个半小时的时间。沈校长朴素而简练语言从浙江新方案、教学新思路、管理新高度、面临新问题四个方面,为我们展示了海宁市高级中学在面对新形势、新改革的过程中,他们的新思考、新方案与新举措。在座各位学员聚精会神,时而用笔记录,时而拍照记录,恨不得把沈校长的话全部记录下来。


新高考改革的目标是希望高中教育走向有选择的教育,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而且也是给学习者带来幸福感的根本途径。新高考改革后,学校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权,在选科、选课、选师、走班教学管理等方面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探索。海宁高级中学在必修课73的同时,开设了上百门校本选修课,一学年开办了近60次“赞山讲坛”,形成了30余个学生社团,建立了一个集机器人和信息技术竞赛于一体的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海高致力于为所有学生提供个性化与定制化的教育服务,创设“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采用“管、导、学”的具体做法,进一步优化育人模式,体现出了海高人锐意创新的勇气和智慧。


下午陈晓庆主任的《用德育引领学习---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德育工作的深度思考》报告,年轻的85后管理者,用他睿智和创新的思维从德育保障学习、德育推动学习、德育激励学习和德育引领学习四大方面向在座学员详尽地介绍了高考新政以来海高的德育工作。

面对“走班制”给班级建设带来的冲击,比如班级管理效率降低,班主任职能弱化、行政班集体概念弱化、教学班课后辅导很难开展等问题,海高学生事务处深度思考、大胆实干,制定了许多切实有效的制度和措施,举办了许多有意义的德育主题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开阔学生眼界与思维和提升学生未来竞争力。


在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中,“一生一特”、“一生一导”和“一生一档”等具体做法对我区的德育工作非常有启发,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未来,成就学生的未来!

海宁高级中学的管理年轻率性,敢想、敢做、敢试、敢拼,从深入解读高考新模式、剖析成绩新算法,到重构多元化的课程模式,再到落实走班教学的常态化的探索,无不体现出了这支充满着智慧的团队的努力与坚持。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这条创新探索的道路上,越挫越勇,砥砺前行,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并且找寻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用沈校长的话说,“在折腾中获得成长”。这让我们看到了海高人蓬勃向上的昂扬朝气。

校长出思想,副校长出思路,德育主任教导主任们想办法,班主任和教师实施其办法,上下保持高度一致的管理模式,以及他们的新举措,操作性强,给我区高中管理者有很大启发和借鉴作用。

 

 

学员心声:                                           

用德育引领学习

 第三次奉贤区高中管理者培训,一如既往的再次带来了“干货”。来自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的陈晓庆老师给正经历着“选科”、“走班”管理迷茫中的高中管理者们带来了福音,陈老师带来的主题为“用德育引领学习”的报告不仅精彩也很实用。

以前我对海宁市高级中学的了解来自于,该校进行的歌曲地理的活动,他们不仅老师把一个个地理原理、规律用流行歌改编并教给学生传唱,还组织学生进行改编。这样的“翻转课堂”,花哨的同时也把学生吸引住了。这正是海高做的“德育引领”。

今年是高考改革后第一届高三,经历了三年的变化、改革,摸索出了一些办法、一些经验,但还是感觉道路狭窄,办法不多。而陈老师带来的海高的“德育引领”,又为我们点亮了一盏灯。陈老师介绍了浙江省的高考改革所带来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就是他们教育教学的改变。海高从德育入手进行了改革,他们提出的口号是:“让德育服务学生的学习,成就学生的未来”,使德育进行深度转型。“德育保障学习”,走班课的管理问题一直是现在高中管理者最头痛的问题,特别是大走班时碰到自修课就更甚了。而海高通过完善德育制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制定了“作业管理”、“学习管理(学习互助小组研讨制度)”等制度,使学生更好的进行了学习;“德育推动学习”,海高通过德育活动激励学习,有增加凝聚力的团队活动,有为了加强家长专注度的而进行的高三成人礼,这些德育活动的开展目的在于学校学风的建设,因为学风才是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动力;“德育引领学习”,利用生涯规划课程,在不同年级、不同课程中,让学生体验不同职业,最后树立目标、学会选择。高考改革后,选科变得更模糊,而在职业体验后,结合高校的专业要求,学生在选科上就有方向了。

海高的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也为作为高中管理者的我们开阔了思路,让我们在新高考的航行中,开足马力、方向明确。(致远高中)

 

深度思考 大胆实干  彰显实效

           ——海高陈晓庆主任《用德育引领学习》心得体会

    当海宁高级中学学生事务处陈晓庆主任坐上发言台时,台下的老师都感慨陈老师好年轻啊!一听到他自称85后,我们更是一阵吃惊,这样一位年轻的男教师,会有什么样的新思维新理念,我们拭目以待!

陈主任从新高考改革最大的变化开始说起,提出了“让德育走在教学之前”,高中德育必须实现深度转型,并从德育保障学习、德育推动学习、德育激励学习和德育引领学习四大方面向在座学员详尽地介绍了高考新政以来海宁市高级中学的德育工作。

面对“走班制”给班级建设带来的冲击,比如班级管理效率降低,班主任职能弱化、行政班集体概念弱化、教学班课后辅导很难开展......海高学生事务处深度思考、大胆实干,制定了许多切实有效的制度和措施,举办了许多有意义的德育主题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开阔学生眼界与思维和提升学生未来竞争力。

在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中,“一生一特”、“一生一导”和“一生一档”等具体做法对我们的德育工作非常有启发,我们会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热情,能够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未来,成就学生的未来!(曙光中学)

 

  “选择权”

              -------《新高考方案下的新思考》感想

听着海宁高级中学沈勤龙校长的《尊重选择,创新管理》的报告,我的脑子里出现的就是“选择”两字。的确,新高考方案的最大变化是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而这选择权的背后伴随着的是一场变形和博弈。

博弈绝对不是赌博,而是一个遵守规则、拥有理性思维,对自己的决策或选择进行实施并取得相应效果的行为。我认为博弈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引领他们朝高精尖和应用型人才的道路上前进。而这个团队最主要的核心成员便是学校管理者、学校教师、学生。博弈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管理者需要创新管理、智慧管理。

新方案的实施给学校的课程设置、班级安排、教学过程等带来了新的挑战,管理者的创新、智慧管理也许要做到的首先是科学规划服务学生,其次便是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选科。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学生在选科中的盲目性和唯分数论,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可以尽可能地兼顾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地选择学科,这样的选择权才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教师需要专业拓展和课程开发。

有选择就存在着竞争。对于被选科的教师来说,学生的选择权就是一块试金石。要被学生认可教师就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甚至要改变自己跟不上形势的教学方式,而被迫改变的根本那就是选择权对于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另外,学业考和等级考的区分使得教师对两考的时间分配和内容安排不得同日而语,因此教师不得不对现有的教材要进行重新编修,途径之一就是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学情的校本教材,通过教材的分层达到教学的最大效益。

学生需要提升综合素养。

大学志愿填报由之前的选学校到如今的选专业,这应该是一种导向。学生除了学习语数英提高文化分之外,更应该有兴趣爱好的培养,特长的发挥以及各种能力的提升。因而学校应提供丰富多样的平台,让学生去自我塑造。如果选科没有综合素养的添翼,也只能还是沦为之前的高分低能儿了。

沈校长的报告带来的是他们的理性思考和创新扎实的新举措,当然也有困惑和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想必是我们在新高考之路上前进的依靠和理由吧。                    (上师大四附中)

 

路在脚下 梦在前方

——《尊重选择  创新管理——新高考方案下的新思考》培训感悟      

324上午,高中管理者高级研修班第三讲开讲,海宁市高级中学沈勤龙校长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作了主题为《尊重选择  创新管理——新高考方案下的新思考》的报告,深入浅出地从浙江新方案、教学新思路、管理新高度、面临新问题四个方面,为我们展示了海宁市高级中学在面对新形势、新改革的过程中,他们的新思考、新方案与新举措。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正式启动。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引发了学校在课程重建、学生生涯规划、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如何设置课程?如何选择科目?如何走班教学?如何综合评价?……,一系列问题都摆在了学校、老师和学生的面前。据沈校长介绍,目前海宁高级中学,致力于课程模块化,课表个性化的课程设置,教学班中老师必须提前一周向学生公布教学计划,让学生提前为课堂学习做准备,同时改变“从前是上课以学习为主,下课以练习为主,慢慢变成,上课以练习为主,下课以学习为主”的翻转课堂模式。体现了海高管理者敢为人先的无穷锐气。

新高考改革的目标是希望高中教育走向有选择的教育,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而且也是给学习者带来幸福感的根本途径。新高考改革后,学校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权,在选科、选课、选师、走班教学管理等方面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探索。在必修课73的同时,开设了上百门校本选修课,一学年开办了近60次“赞山讲坛”,形成了30余个学生社团,建立了一个集机器人和信息技术竞赛于一体的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海高致力于为所有的海高学子提供个性化与定制化的教育服务,创设“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采用“管、导、学”的具体做法,进一步优化育人模式。体现出了海高人锐意创新的巨大勇气。 

新高考是一个起点,一个全新的开始,而这个开端下,孕育而生的是高中教育的新常态。鲁迅曾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就是需要学校管理者用自己的智慧、勇气与担当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新路,开拓一条符合学生特点、体现学校特色、顺应改革发展的康庄大道,无疑海宁市高级中学走在了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前列,为浙江省乃至全国高中学校提供了新高考教育教学管理的宝贵经验。(奉城高级中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