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安全根基 智绘教育新篇
——奉贤区教育学院教育信息技术中心2025学年第一学期信息化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和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规划以及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教育数字化和新成长教育理念为引领,以“筑牢教育网络安全防线,守护数字教育发展底线”为核心,深化推进“三个智慧”(智慧教育、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赋能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助力奉贤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
(一)强化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网络安全防护机制,提升网络数据安全风险评估能力,加强网管员专业素养,确保教育城域网网络安全。
(二)优化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推进区域数字基座建设与应用,升级改造校园网络,推动教育云平台和数据中心的国产化整改。
(三) 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完善“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推进智慧课堂应用,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模式变革。
(四) 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组织师生参与各类信息化活动,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五) 提升教育数字化管理与服务水平:指导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发展,做好信息化常态调研工作,推进信息化建设项目与特色“品牌”项目联络人制度。
三、主要工作
(一)强化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完善安全防护机制
(1)全面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严格依据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对区内教育系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进行精准定级与严格防护。
(2)构建多部门协同的重点时期保障机制,联合区委网信办、区数据局组织开展网络安全“飞行检查”,重点核查网络终端安全、数据安全、台账管理、应急预案及电子屏管理等关键环节。
(3)组建网络安全专家团队,针对重点学校开展专项指导,每月驻校指导不少于1次,及时反馈检查报告,督促整改落实,形成工作闭环。
(4)制定年度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演练计划,年内组织1次全流程桌面推演,督促各接入教育城域网的单位修订本单位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机制,每年至少开展1次实战演练(含桌面推演)。
(5)制定《奉贤区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项目承建单位网络安全考核制度》,明确第三方服务单位的网络安全责任与保密要求,对运维人员实施严格的权限分级管理及入职背景审查。
2.加强网络数据安全风险评估
(1)实行数据分级分类保护,对教育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尤其加强核心和重要数据的防篡改、防泄露、防滥用能力建设。
(2) 重点关注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定期组织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查,对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切实保障学生和教师的信息安全。
3.提升校园网管员专业素养
(1)组织1次面向全体网管员及网络安全管理员的全覆盖培训,对新进网管员进行技能和理论上岗培训,并颁发合格证书。
(2)针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中心组成员,重点开展高级威胁监测、态势感知分析、攻防实战等进阶培训,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组织网管员专业技能认证培训。
(3)建立健全网管员和网络安全管理员岗位职责清单与考核制度,完善专职、兼职网管员分类台账,落实网管员持证上岗制度。
4.加强教育城域网网络安全
(1) 以“主动防御、动态管控、合规保障”为原则,逐步加强教育城域网网络安全设备加固工作,保障网络终端安全,有序推进上网认证工作,实现行为可管可溯。
(2)构建“设备强、终端稳、认证严、数据安”的教育网络安全生态。
(二)优化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
1.推进区域数字基座建设与应用
(1) 积极配合教育局做好区域数字基座建设与应用的实施,推进上海教育数字驾驶舱建设工作。
(2) 有序推进学校国产电脑替代,完成教育云平台和数据中心的国产化整改工作。
2.升级改造校园网络
(1)升级改造市、区“三个助手”试验校校园有线网络,指导学校结合实际完善校园无线网络。
(2) 推进网络环境与设施设备的配备、日常运维的指导、培训与支持。
(三)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1.完善“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与应用
(1)重点推进区智慧教育云平台中云课堂平台的深化应用,与教研中心、培训中心组织实施教学节新成长课堂全员展评活动。
(2) 以4所实验学校为基础,整合区域内其他应用AI进行课堂观察的学校,进行联合教研并开展相关系列活动。
2.引导基层学校应用共享平台及资源
(1)积极引导、指导基层学校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市、区两级共享平台及资源。
(2)与学院各中心协同,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教研、教师培训和教育科研的工作创新。
(3)与教育研究中心试点探索市级“三个助手”平台网上资源的研发与应用。
2.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模式变革
(1)加强与教育研究中心、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培训管理中心的合作,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创新,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
(2)鼓励教师运用大数据分析学情,实施个性化教学,打造智慧课堂。
(3)协同教育研究中心开展“三个助手”应用指导工作,并组织相关展示研讨活动,推进三个助手平台应用,积极探索学科智能体的研发与应用。
(4)协同教育研究中心完成2025年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的遴选、拍摄制作等工作,做好初中八年级美术学科空中课堂拍摄、上传工作。
(四)提升师生数字素养
1.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1)聚焦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继续开展中小幼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相关培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2) 重点研发面向学校教师的关于人工智能应用课程的研发并开展系列讲座。
2.组织师生参与信息化活动
(1)做好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举办的师生数字素养提升与技能提升实践活动相关作品征集遴选活动的推荐工作,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探索新技术应用,分享成功案例与经验。
(2)加强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合作,关注学生信息素养实践活动指导力提升,切实推动实践应用。
(3)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在中小学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4)在区数据局指导下,协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继续推进学校无线电工作。
(五)提升教育数字化管理与服务水平
1.指导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发展
(1)指导7所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深化发展,特别是对第四批培育校的入校调研与指导。
(2)持续做好“品牌计划”信息化创新项目的指导、管理、评估工作,定期开展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和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的指导,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探索、深化教育数字化场景示范应用。
2.做好信息化常态调研工作
(1)完成每学期18所学校的信息化常态调研工作以及部分新任校园长的信息化专项调研,着重开展学校信息化十五五规划的制定、信息化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实施等指导工作。
(2)积极使用信息化管理工作平台,注重过程管理,提升常态调研、项目过程管理的质效。
3.推进信息化建设项目与特色“品牌”项目联络人制度
(1)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项目与特色“品牌”项目联络人制度,及时了解项目推进情况。
(2)所有研训员完成每月1次的基层学校蹲点指导,积极参与教育教研活动,定期开展带教研讨活动,不断提升结对学校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4.加强与其他区信息中心的经验交流
(1) 各中心组积极组织外出学习取经,拓展中心组成员的视野,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和实践研究活动。
(2)开展中心组成员与基层骨干教师结对带教活动,进一步提升中心组成员的专业能力和指导能力。
5.组织开展区级教育信息化实践项目申报工作
(1)组织开展2026年区级教育信息化实践项目的申报工作和前序项目的交流检查、结项鉴定等工作。
(2)开展基于项目的交流展示活动。
6.完善信息中心规章制度
(1)进一步梳理与完善信息中心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依章做事,进一步规范信息中心研训员的工作。
(2)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群策群力及早谋划十五五信息化规划。
奉贤区教育学院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202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