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促发展 数据赋能新征程
——思言小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区信息中心、信息技术研训中心、信息科技教研室工作为指导,依据新一轮学校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针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现有成效和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学校信息化环境,推进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以改善学校信息化综合环境为准绳,以提高学校信息化教育为目标,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现代化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全校师生信息化素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效。
二、工作目标
1.常态化做到网络自查,安全、舆论防控等工作,确保教学工作安全、平稳、有效运行,无网络安全事件发生。
2.定期做好区教育云平台及网络空间应用,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水平。
3、围绕新一轮的学校信息化三年规范,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4.继续开展《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二十四节气”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新与实践》信息化实践项目研究实践。
5.继续强化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效。
6.继续推进信息技术2.0提升工程,教师重视网络信息安全,加强师生网络安全教育,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患能力。
7.以创客中心改造和品牌课程推进为契机,重点提升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激光雕刻等信息化特色课程质效。
三、具体工作:
(一)加强管理,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进程
1.加强网络安全监测工作,杀毒软件实时更新,定期对服务器、办公电脑进行杀毒,杜绝电脑病毒、黑客对网络系统和电脑终端的影响,保证系统正常运行。保障学校门户网站、资源库、FTP服务器、图书馆数据库等多个应用系统的正常工作、做实后台支持、数据备份等技术支持工作。继续做好防疫测温监测系统的安装、调试跟踪。
2.显著提高在学校工作中的信息化工作比重。强化信息化工作管理细则,提升开展信息化工作的协作与创新意识。
(二)组织研究,切实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
1.成立学校信息化工作科研小组。以科研先行小组带动全校信息化工作。
2.本学期针对学校信息化基础平台作研究:
(1)常态化利用区“云课堂”开展微视频应用、网络教研、教学评比与教师培训等。继续组织全校所有上传优质录像课,提高教师日常课堂教学的质效,并做好网络应用空间建设工作。
(2)以“24节气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平台”及学校“科创中心”两个项目建设为引领,积极助推学生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3)以“三个助手”为平台,推进三四年级数学、英语学科信息化平台使用,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信息化平台使用研讨活动。
(三)加强宣传,完善学校网站建设
1.进一步完善信息采集网络。规范信息的采集、加工、录入、审核与发布程序。
2.丰富二十四节气网站内容,创设教育教学互动平台,拓展网站功效。
3.充分发挥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宣传平台的优势,分工明确,做好动态更新、实时发布工作。做好全校学生学籍注册、学生转出转入、招生信息公开和小初衔接毕业班照片上传等工作。
(四)抓住时机,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工作
1.组织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检查每位教师一学期至少有一堂多媒体课,并要求具有多媒体课案和提供给学生较多的整合型电子文本资料信息与声音图像资料信息。
2.校级以上公开课尽可能要与信息化教学手段整合来提高教学效果。
3.通过创客中心的改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机器人、3D打印、激光雕刻、无人机等课程开展为主线,加大课程教学力度。
进一步梳理和完善“击剑”数字化校本学材建设,完成初步框架。
另以传统节庆为重点,做好电视台红领巾广播宣传、论语导读、午读诗词修身等工作,创新育人新途径,坚定文化自信,弘扬爱国情怀。
4.以区“专课专练”试点校为契机,组建项目研究团队,做好相应培训,开展四年级数学作业评价平台的实践研究。继续有序推进学校信息化2.0工程,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助推师生信息化素养。
九月:
1.制定学期信息化工作计划。
2.开展“三个助手”常态化教研。
3.二十四节气平台新生导入。
4.完成信息化课例、案例、微课等作品遴选申报。
5.开展“希沃”智慧黑板、录播系统操作培训。
6.网站维护及检查。
十月:
1.以“三个助手”教研为主题,组织试点教师完成—篇信息化论文。
2.结合信息化手段,开展课堂教学评比与常态化教研课。
3.积极推进全员信息化课例上传。
4.二十四节气平台作品上传。
5.网站维护及检查。
十一月:
1.开展“三个助手”常态化教研。
2.二十四节气平台作品上传。
3.网站维护及检查。
十二月:
1.开展“三个助手”常态化教研。
2.二十四节气平台作品上传。
3.网站维护及检查。
一月:
1.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的上传、归档。
2.总结本学期的学习经验。
3.撰写、积累信息化教学心得,形成案例。
4.网站维护及检查。
思言小学
202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