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塘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信息化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奉贤区“新成长教育”理念为引领,紧扣学校“让每一位学生收获幸福与成功”的核心理念,围绕“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建设目标,将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技术赋能课程改革、课堂提质、教师发展及管理优化,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化支撑。
	二、工作目标
	1.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优化,完善智慧校园应用环境,提升教学设备数字化覆盖率与使用效率。
	2.深化“三个助手”等信息化工具常态化应用,推动教师熟练运用AI辅助教学,提升课堂互动与教学精准度。
	3.开展教师信息素养专项培训,培养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教学问题、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的能力。
	4.依托信息化平台优化作业设计与管理,助力“上海市高质量作业设计建设基地”工作,实现作业精准推送与数据分析。
	5.探索信息化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的应用,为“肖塘・本草”课程提供数字化工具与资源支持,提升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三、主要工作内容
	(一)优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夯实智慧校园基础
	1.检查并升级现有教学设备,确保教室多媒体设备、实验室数字化仪器正常运行,计划更新部分老旧教室的投影设备与音响系统,提升课堂教学体验。
	2.完善校园网络环境,优化无线网络覆盖,保障教师办公、学生学习及线上教学活动的网络稳定性,重点提升教学楼、实验室等区域的网络速率。
	(二)深化信息化工具应用,赋能课堂教学改革
	1.推动“三个助手”(备课助手、授课助手、作业助手)常态化应用,要求教师每学期使用备课助手设计教案不少于15份,使用授课助手开展互动教学不少于20课时,教导处定期检查应用情况并进行通报。
	2.引入课堂观察AI系统,选取1-2个试点班级,通过AI分析师生互动频率、学生课堂专注度等数据,为教师优化课堂结构、调整教学策略提供参考,形成《AI课堂诊断报告》。
	3.探索信息化在“新成长三型魅力课堂”中的应用,鼓励教师运用微课、虚拟实验、在线互动习题等资源,打造“高效学习型、互动生成型、活力成长型”数字化课堂,每教研组至少推出1节信息化示范课。
	(三)开展信息素养培训,提升教师数字化能力
	1.分层开展教师信息化培训:针对青年教师,开展“AI教学工具进阶应用”培训,内容涵盖DeepSeek等人工智能推理模型在教学设计、答疑辅导中的使用;针对中老年教师,开展“基础信息化工具实操”培训,重点提升多媒体课件制作、在线作业批改等技能。
	2.组织“信息化教学案例分享会”,每学期邀请2-3名信息化应用优秀教师分享经验,展示数字化课堂实例、信息化作业设计案例等,促进教师间交流学习。
	3.鼓励教师参与区、市信息化教学竞赛,如“奉贤区教育信息化实践项目”“上海市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课例评选”等,学校提供技术指导与资源支持,提升教师参赛积极性与获奖率。
	(四)信息化助力作业设计与管理,落实“双减”工作
	1.依托智慧中小学平台,组织教师研究信息化作业设计,推动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的线上推送,减轻教师批改负担。
	2.建立作业数据反馈机制,通过信息化平台收集学生作业正确率、完成时长等数据,帮助教师精准定位学生知识薄弱点,调整教学内容与辅导策略,每月形成1份《年级作业质量分析报告》。
	3.开展“信息化特色作业设计评比”,鼓励教师设计跨学科数字化作业,如“本草知识在线思维导图”“校园植物生长数据可视化报告”等,评选优秀案例并在校内推广。
	(五)信息化支撑课程建设,推动特色项目发展
	1.为“肖塘・本草”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搭建数字化资源平台,上传本草知识科普视频、种植技术教程、学科微项目案例等资源,供师生随时查阅与使用。
	2.指导学生运用数字化工具开展项目实践,如使用绘图软件设计“校园绿化改造方案”、用视频编辑软件制作“中医药文化宣传短片”、用数据处理软件分析“青蒿炮制实验数据”等,提升学生数字化实践能力。
	3.建立“本草融创城”课程数字化成果库,收集学生在项目学习中形成的数字化作品(如PPT、视频、报告等),通过校园官网、微信公众号进行展示,扩大课程影响力。
	(六)加强信息化安全管理,保障数据安全
	1.开展校园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培训,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重点讲解个人信息保护、网络诈骗防范、教学数据保密等内容,每学期组织1次网络安全主题班会。
	2.完善学校数据管理制度,规范教学数据、学生信息的收集、存储与使用,定期对作业管理系统、学生成绩数据库等进行安全检测,防止数据泄露与篡改。
	3.加强对第三方教育平台的安全审核,优先选用符合国家数据安全标准、口碑良好的平台,与平台供应商签订安全协议,明确数据安全责任。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信息技术教师、各教研组长为成员,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协调解决信息化工作中的问题。
	2.经费保障:将信息化建设与运维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保障设备更新、培训、平台使用等费用,积极争取区教育局信息化专项经费支持。
	3.考核保障:将教师信息化应用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与职称评审参考指标,对信息化教学成果突出、培训参与积极的教师给予表彰与奖励,激发教师参与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