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塘中学2025学年第一学期信息化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上海市教育现代化2035》及奉贤区“新成长教育”要求,围绕学校“让每一个学生都收获幸福与成功”的办学理念,以“智慧课堂有效教学”为核心,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助力“新成长三型课堂”建设、小班化教学改革及高质量作业体系构建,为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二、工作目标
	1.实现“三个助手”(备课助手、授课助手、作业助手)常态化应用,教师课堂应用率达80%以上,提升教学效率与互动性。
	2.推进“基于AI视频分析的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信息化品牌建设,通过AI技术为教师课堂优化提供数据支撑,加速教师专业成长。
	3.打造数字化教学示范教研组,开展校内数字化教学展示活动,提升师生数字素养。
	4.依托信息化平台完善校本作业管理,助力“教学评一体化”作业体系构建,支撑“上海市义务教育小班化教学改革实验项目”。
	5.完成新成长课堂优秀课例录制与归档,推荐优质案例参与智慧课堂评选,扩大学校信息化教学影响力。
	三、主要工作内容与措施
	(一)推进“三个助手”常态化应用,夯实数字化教学基础
	1.分层培训与应用推广:针对全体教师开展“三个助手”专题培训,内容涵盖备课资源整合、授课互动功能使用、作业线上批改与反馈,确保教师熟练掌握基础操作;针对小班化实验班教师,额外开展1次进阶培训,指导其运用“三个助手”实现分层教学与个性化辅导。制定“三个助手”应用考核标准,将应用频次、资源使用质量纳入教师教学常规评价。
	2.示范引领与经验分享:选拔“三个助手”应用优秀教师(如数学组、英语组骨干教师),在校内进行示范课展示,分享数字化教学案例(如利用授课助手开展小组互动、借助作业助手分析学情);组织“一苇以航微论坛”专题活动,邀请教师交流“三个助手”应用经验与问题解决方案。
	(二)深化AI技术应用,助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1.AI课堂分析系统落地:升级AI课堂分析系统软硬件,选取试点班级,通过AI技术采集课堂师生互动频率、学生专注度、教学环节时长等数据,生成《课堂行为分析报告》,为教师优化教学设计、调整教学节奏提供依据。
	定期组织AI课堂分析专题研讨,行政蹲点领导与教研组长共同参与,针对报告中“互动不足”“重难点讲解时长不合理”等问题,协助教师制定改进方案,如语文组可通过增加课堂提问频次提升互动性,科学组可优化实验教学环节时长。
	2. 教师专业成长数据支撑:依托AI视频分析技术,为教师个人磨课、优质课对比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如对比同一教师不同时期课例的师生互动数据,或对标优秀课例调整教学策略。
	(三)打造数字化示范教研组,推动学科特色应用
	1.示范教研组培育:确定数学组为首批数字化教学示范教研组,指导其制定学科数字化教学实施方案:数学组聚焦“AI作业分析与分层教学”,利用信息化工具精准定位学生知识薄弱点;研讨“如何利用AI工具设计单元分层作业”,形成可推广的学科应用模式。
	2.数字化教学展示活动:结合奉贤区第30届教学节,举办校内数字化教学展示活动,要求示范教研组推出1-3节数字化公开课,其他教研组至少推出1节,内容涵盖“三个助手”应用、AI课堂互动、跨学科数字化项目(如语文“用英语说好上海故事”视频录制、科学“科创项目数字化成果展示”)。收集整理数字化教学案例与课例,在校内推广并推荐优秀案例参与区级智慧课堂评选。
	(四)信息化支撑课程建设,服务教学质量提升
	启动“新成长三型课堂”优质课录制工作,要求各教研组选取2-3节代表性课例(涵盖高效学习型、互动生成型、活力成长型课堂),运用录播系统完整录制;完成课例初步归档,组织教研组长与信息化技术人员对课例进行剪辑与标注(如标注AI分析的关键互动环节);12月推荐3-5节优秀课例参与区级智慧课堂评选。
	(五)加强信息化安全与管理,保障应用规范有序
	1.师生信息素养与安全培训:9月开展学生信息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如“网络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组织教师学习《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提升师生信息安全意识;规范教学数据与学生信息的存储、使用,定期(每月1次)检查信息化平台账号安全,防止数据泄露。
	2.设备运维与技术保障:开学前(8月下旬)完成教室多媒体设备、录播系统、AI课堂分析设备的检修与调试,确保硬件正常运行;配备数字化示范教研组与小班化实验班;安排信息技术教师定期巡检设备,及时处理故障(如网络卡顿、软件崩溃),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