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塘中学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信息化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核心,紧扣学校“数字技术支持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研究”校本研修主题,围绕“三型”(高效学习型、互动生成型、活力成长型)新成长课堂建设目标,依托区信息化经费项目与“智慧课堂+”项目,深化智慧黑板、“三个助手”、AI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国家课程校本化、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双减”政策落实深度融合,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为学校特色发展与教学提质提供信息化支撑。
	二、工作目标
	以“三个助手”平台培训为重点,提升教师运用信息化工具优化备课、上课、作业设计的能力,实现90%以上教师熟练掌握平台核心功能,助力“教学评一致性”落地。
	推进“智慧课堂+”项目实施,开展智慧课堂教学评比,遴选优质课例参与区级智慧课堂评比,形成3-5个可推广的信息化教学案例。
	深化AI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在数学组课例研修基础上,逐步拓展至其他学科,利用AI分析数据优化教学行为,提升课堂互动质效。
	丰富信息化资源库建设,重点补充“肖塘・本草”跨学科项目、中医药文化等特色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完善资源“上传-审核-应用-反馈”闭环管理。
	结合科技节、学科竞赛,开展学生信息科技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争在区级信息科技类赛事中取得突破。
	保障信息化设备稳定运行,完善智慧黑板、校园监控等设备的维护机制,为教育教学提供可靠技术支持。
	三、主要工作
	(一)强化“三个助手”培训与应用,赋能教学常规优化
	分层培训推进应用:结合校本研修计划,3月组织“三个助手”平台专项培训,分“基础操作”“进阶应用”两个层级开展:基础层聚焦“备课助手”资源整合、“上课助手”互动功能使用,面向全体教师;进阶层针对“作业助手”分层设计、数据反馈分析,重点面向七、八年级教师,确保教师能将平台应用融入日常教学,服务“校本作业2.0版”优化与“精编练习”数字化开发。
	以赛促用检验成效:5月开展“三个助手”应用案例评比,鼓励教师提交结合学科教学的应用案例(如利用“上课助手”开展实时测评、通过“作业助手”分析学生错题),评选优秀案例纳入学校资源库,同时推荐优秀案例参与区级交流,激发教师应用积极性。
	(二)推进“智慧课堂+”项目,深化信息化与课堂融合
	开展智慧课堂教学实践:以《信息化赋能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课堂教学实践》校本研修项目为载体,2-4月组织各教研组开展智慧课堂教学研讨,重点探索智慧黑板、PAD互动课堂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结合路径。如语文组利用智慧黑板开展“中医药文化主题阅读”互动教学,数学组借助PAD实现“二次函数”分层探究,形成学科特色信息化教学模式。
	组织智慧课堂评比与参赛:4月启动校级智慧课堂评选,从“教学设计、技术应用、课堂互动、素养落实”四个维度评选优质课例;5月遴选3节优秀课例打磨优化,推荐参与奉贤区智慧课堂评比,同时将优秀课例录制成视频,纳入学校资源库供教师学习借鉴。
	(三)拓展AI技术应用,助力教学诊断与改进
	推进AI课例研修:在数学组上学期AI课堂分析试点基础上,本学期将AI技术应用拓展至语文、理化等学科。3-5月,各试点学科每两周开展1次AI课例研修,通过AI系统采集课堂数据(如教师提问类型、学生参与时长),组织教研组围绕数据开展教学诊断,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策略,尤其针对毕业班课堂,利用数据精准分析临界生学习状态,辅助个性化辅导。
	联动课例研修提升质效:配合学校数学组“用科研方式做教研”的课例研修模式,将AI分析数据作为课例打磨的重要依据,如通过AI反馈的“学生思维参与不足”问题,调整教学活动设计,形成“数据诊断-教学改进-效果验证”的闭环,推动教研样态革新。
	(四)完善信息化资源库,支撑特色课程与校本研修
	特色课程资源建设:聚焦“肖塘・本草”跨学科项目、中医药文化、书法等特色课程,2-6月组织教师开发数字化资源,包括微课、互动课件、实践活动视频(如“百草小木盒制作教程”“书法技法演示”),要求各教研组每学期至少上传3份特色资源,丰富学校资源库内容。
	资源应用与反馈管理:建立资源库应用反馈机制,每月通过教研组长会议收集教师资源使用意见,对使用率低、适用性差的资源及时优化;将资源建设与应用情况纳入教研组考核,确保资源库切实服务于教学,如拓展课、课后服务中优先选用资源库特色资源,提升课程实施效果。
	(五)开展信息科技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课程与活动融合:开齐开足信息科技课程,结合“五育融合”要求,在课堂中融入劳动教育、科技教育内容,如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校园本草园”数字化导览图、制作中医药文化电子小报;4月结合学校科技节,开展“电脑绘画大赛(主题:中医药创新)”“短视频制作比赛”,鼓励学生组队参与,提升合作创新能力。
	兴趣小组与赛事备战:3月组建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每周开展1次活动,由校内骨干教师指导,重点培养学生电脑绘画、网页设计、编程基础等技能;5月选拔优秀学生备战区级信息科技竞赛(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邀请校外专家进行针对性指导,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六)强化设备维护与安全管理,保障教学有序开展
	设备日常维护:建立“教师报修-技术响应-维修反馈”快速通道,安排专人负责智慧黑板、PAD、校园网络等设备的日常巡检与故障处理,每月开展1次设备维护检查,确保设备完好率达95%以上,保障教学正常开展。
	校园安全信息化升级:配合学校安全保障工作,3-5月完成校园视频监控全覆盖补充工程(含伏羲园、神农园新增监控),完善监控系统管理机制,确保监控数据存储安全、调取便捷,为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