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渡小学2025学年第一学期信息化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严格对标上级教育数字化转型最新政策,锚定学校“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规划目标,坚持“以技术赋能教学、以数据驱动管理、以服务促进成长”的核心导向。通过引进“AI助教”“学科数字助手”“互动反馈助手”三个助手,打破传统信息化应用边界,推动资源整合从“物理叠加”向“化学融合”升级,构建“教学-管理-评价-服务”四位一体的智慧教育生态,提升信息化工作的创新性与实效性。
	 
	二、工作思路
	 
	聚焦“智慧化、个性化、协同化”三大方向,在巩固现有信息化基础上实现突破:以三个助手为核心,升级“云-边-端”一体化校园网络架构,打造沉浸式智慧教学环境;创新“三个助手+教研”模式,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从“会用”向“善用、创用”转变;依托助手数据支撑,构建动态化、可视化的学生成长数字画像,实现评价从“结果导向”向“过程赋能”转型。以“师生需求”为核心,通过“项目驱动+场景创新”,让三个助手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成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三、工作重点及具体实施措施
	 
	(一)工作重点
	 
	1. 打造“三个助手赋能的沉浸式智慧教学环境”,完成AI助教、学科数字助手、互动反馈助手部署,实现校园网络“万兆主干、千兆到端”升级,适配助手高效运行。
	2. 创新“三个助手+智慧课堂”应用场景,开展“跨学科主题式智慧课例评比”,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新成长课堂展评模式,深化助手在教学各环节的应用。
	3. 构建“分层分类+个性化”教师培训体系,新增“三个助手实操应用”“基于助手数据的教学改进”等专题,推动能力提升工程2.0向“创新应用”进阶。
	4. 升级“小贤徽章”评价系统,联动三个助手数据接口,新增“AI成长分析模块”,实现学生成长数据自动汇总、多维度分析,生成个性化发展建议。
	5. 开展“三个助手赋能教学创新实践项目”研究,鼓励教师组建跨学科团队,申报区级以上“智慧教育专项课题”,培育特色应用案例。
	6. 构建“校园网络安全防护网”,针对三个助手数据安全制定专项防护方案,引入AI安全监测系统,建立“师生共建”的网络安全治理机制,提升安全防护主动性。
	 
	(二)具体措施
	 
	1. 创新信息化基础环境,构建三个助手运行生态底座
	- 完成三个助手部署与网络适配:在全校教室部署AI助教设备(每年级试点3-4间),支持语文朗读指导、数学错题批改、英语口语测评等功能;为各学科教师配置“学科数字助手”(如科学虚拟实验助手、美术创意设计助手);为班级配备“互动反馈助手”(含答题器、小组评分屏),实现课堂实时互动与反馈。同步升级校园网络,实现“有线+无线+5G”全覆盖,在功能教室部署“边缘计算节点”,保障三个助手数据传输流畅。
	- 打造“校本资源创作中心”,除常规资源库外,新增“微课录制间”“课件设计工坊”,配备专业设备供教师自主创作优质数字资源,支持资源与三个助手一键联动(如将课件导入学科数字助手、将习题导入互动反馈助手),并同步至“两平台”。
	- 拓展“小贤徽章”智能评价功能,联动三个助手数据接口:AI助教自动同步学生口语练习、作业批改数据;互动反馈助手上传课堂答题正确率、小组合作得分;学科数字助手记录学生实验操作、创意作品等过程性数据。新增“活动自动打卡”“同学互评”模块,开发“家长端成长看板”,实时推送学生评价结果与发展建议,实现家校协同育人。
	2. 强化队伍建设,完善三个助手应用管理制度
	- 组建“三个助手应用创新先锋队”,选拔10-15名骨干教师,参与区级智慧教育试点项目培训,重点学习三个助手功能操作与教学融合方法,承担校内“三个助手应用示范课”“专题培训”任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 制定《三个助手应用管理办法》与《校园信息化创新应用激励办法》:明确助手使用规范、数据安全要求;对善用三个助手开发优质课例、获奖信息化案例、立项专项课题的教师给予积分奖励,积分可兑换培训机会、助手优先使用权等。
	- 建立“设备与助手智慧管理系统”,为全校多媒体设备、三个助手绑定电子标签,实现“故障扫码上报、维修进度查询、使用频次统计、助手数据备份”全流程线上化,提升管理效率。
	3. 创新教研组建设,深化三个助手赋能教学研究
	- 开展“三个助手+跨学科智慧主题教研”,以“低碳校园”“传统文化传承”等为主题,组织不同学科教师共同设计“智慧课例包”:利用科学数字助手设计虚拟实验、通过互动反馈助手设置课堂探究任务、借助AI助教开展课后个性化辅导,每学期形成2-3个优质主题教研成果并在校内推广。
	- 试点“三个助手辅助教研”模式:利用AI助教对教师录课视频进行分析,自动提取教学环节、互动频次、学生专注度等数据;依托互动反馈助手汇总的课堂答题数据,分析学生知识薄弱点;在评课环节结合三个助手数据,提供客观参考,提升教研精准度。同时开展“AI生成教案优化”研讨,引导教师合理利用AI工具提升备课效率。
	- 推进“三个助手赋能教学专项课题”研究,以《基于AI助教的英语口语分层教学研究》《互动反馈助手在数学课堂精准教学中的应用》等为方向,组织教师申报区级课题,定期开展中期汇报,邀请专家指导,确保研究落地见效。
	4. 升级信息技术培训,提升师生三个助手应用素养
	- 开展“三个助手个性化微培训”,通过问卷调研收集教师需求,开设“AI助教口语测评功能实操”“科学数字助手虚拟实验设计”“互动反馈助手课堂活动设置”等短课时培训,每两周1次,精准解决教师实际应用难题;针对新手教师开展“三个助手入门集训”,确保全员掌握基础操作。
	- 组织“学生数字创新实践活动”,结合三个助手设计活动内容:利用AI助教开展“英语口语闯关赛”、借助学科数字助手举办“科学虚拟实验设计大赛”、通过互动反馈助手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开设“编程兴趣班”“3D打印工坊”,举办“校园数字文创大赛”,鼓励学生创作数字故事、设计校园文创产品,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在信息科技课中加入“AI伦理”“数字版权”等内容,培养学生健康数字素养。
	- 搭建“校际信息化交流平台”,与区内2-3所优质学校建立合作,围绕“三个助手应用”开展“线上智慧课例互研”“经验分享会”“资源共享”活动,引入外部优质应用案例,拓宽师生视野。
	5.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保障三个助手数据安全
	- 构建“AI+人工+专项防护”三维安全监测体系:针对三个助手数据安全,制定专项加密方案,防止学生隐私泄露;引入校园网络安全AI监测系统,实时识别恶意攻击、违规信息;组建“学生网络安全志愿者”队伍,协助排查班级群、校园论坛等平台的安全隐患,形成师生共治格局。
	- 创新网络安全教育形式,结合三个助手应用场景制作“网络安全动画短片”“安全知识闯关小游戏”,利用午休、班会课推送至学生端;开展“家庭网络安全共建”活动,向家长发放《家庭网络安全指南》,通过线上问卷测试强化安全意识,重点普及“数据隐私保护”相关知识。
	- 打造“校园数字宣传矩阵”,除网站、公众号外,开通“校园视频号”,定期发布“三个助手赋能智慧课堂精彩瞬间”“教师信息化成长故事”等短视频;设置“数字宣传小主播”岗位,由学生负责素材采集、文案撰写,提升宣传参与度,同时展示三个助手应用成果。
	 
	四、工作时间安排
	 
	9月份
	 
	1. 开展师生信息化需求调研,重点了解对三个助手的应用期待,确定本学期创新工作重点,修订完善工作计划。
	2. 完成校园网络升级调试、三个助手设备部署与安装,开展“三个助手应用创新先锋队”首次培训,掌握基础操作。
	3. 启动“学生数字创新实践活动”报名,完成兴趣班、工坊组建,向师生发布三个助手应用指南。
	 
	10月份
	 
	1. 开展“三个助手+跨学科智慧主题教研”启动会,确定教研主题,组建研究小组,明确各学科助手应用方向。
	2. 组织“三个助手辅助备课”专题培训,开展首轮“个性化微培训”(聚焦AI助教与互动反馈助手基础应用)。
	3. 上线“设备与助手智慧管理系统”,完成教师、管理员操作培训,启动设备与助手使用数据统计。
	 
	11月份
	 
	1. 举办“校园跨学科智慧课例评比”,要求课例中融入至少两类助手应用,邀请校外专家点评,评选优秀课例并推广。
	2. 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重点围绕“三个助手数据安全”开展动画展播、知识闯关、应急演练。
	3. 推进区级“三个助手赋能教学专项课题”研究,完成中期汇报材料准备,邀请专家指导。
	 
	12月份
	 
	1. 举办“校园数字文创大赛”与“三个助手应用成果展”,展示学生创新成果与教师优秀课例,评选获奖作品。
	2. 开展“校际信息化交流活动”,与合作学校围绕“三个助手应用”进行线上智慧课例互研与经验分享。
	3. 完成“小贤徽章”与三个助手数据接口对接调试,向家长开放“成长看板”,同步开展家长使用培训。
	 
	1月份
	 
	1. 全面检查信息化设备与三个助手运行状况,做好维护保养;梳理本学期三个助手应用创新成果,制作成果展示册。
	2. 撰写本学期信息化工作总结,开展“三个助手应用满意度测评”,收集师生反馈,确定下学期改进方向。
	3. 完成学生“小贤徽章”综合素质评价数据汇总(含三个助手相关数据),生成个性化成长报告并反馈家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