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中心 | 工作交流 | 学期总结 | 正文
 
塘外小学2023学年第二学期信息化工作总结
 
 

本学期,塘外小学信息化工作紧密围绕上级文件精神与学校发展规划,秉持为课堂教学、学校管理及广大师生服务的宗旨,以创建教育现代化为契机,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本学期信息化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果

(一)“三个助手”应用推广初见成效

学校积极推动“三个助手”的常态应用,充分发挥已配备的三个移动终端教室的作用。实验班持续稳定使用“三个助手”平台,教师借助该平台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通过宣传与引导,鼓励其他学科教师尝试运用该平台,部分教师开始在日常教学中融入“三个助手”的功能,拓宽了平台的应用范围,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信息化应用标杆校创建稳步推进

学校于2023年11月积极申请第四批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创建工作。本学期,学校按照创建要求,对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与提升,进一步完善了校园网络、信息化设备等基础设施,加强了信息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为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创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学校有望在信息化方面树立标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智慧课堂特色项目评选有序开展

结合上学期教学情况,学校鼓励教师在日常教研活动中深入探索智慧课堂特色项目。教师们积极参与,围绕智慧课堂的教学理念、技术应用、教学模式等方面开展研究与实践,形成了一批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特色项目。通过评选活动,不仅激发了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的热情,还为明年的教学节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有助于推动学校智慧课堂建设的深入发展。

(四)师生信息化素养显著提升

为提升师生的信息化技能和应用水平,学校组织了多场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活动。培训内容涵盖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获取与利用、在线教学平台的操作等方面。通过培训,教师们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们也提高了数字化学习的能力,更好地适应了数字化学习环境。师生信息化素养的提升,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成效显著

学校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本学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网络安全知识宣传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宣传海报等多种渠道,向师生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包括网络诈骗防范、个人信息保护、网络文明礼仪等内容。通过宣传教育,师生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明显提高,校园网络安全形势稳定,未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故。

二、经验与不足

(一)经验

1. 目标明确,计划合理:本学期信息化工作制定了清晰的目标和详细的工作计划,各项工作围绕目标有序开展,确保了工作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2. 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在信息化工作推进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注重培训,提升能力:通过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活动,有效提升了师生的信息化素养,为信息化教学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不足

1. 平台应用深度有待加强:虽然“三个助手”平台在部分班级和学科得到了应用,但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部分教师对平台功能的挖掘和利用不够充分,未能充分发挥平台的优势。

2. 信息化资源建设不够完善:学校信息化资源虽然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在资源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更新速度方面还存在不足,不能满足师生多样化的教学和学习需求。

3. 网络安全管理仍需加强:随着学校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网络安全面临的风险也在增加。目前,学校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改进措施

(一)深化平台应用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组织专题研讨活动,分享平台应用的成功经验和案例,引导教师深入挖掘平台功能,探索适合不同学科和教学内容的应用模式,提高平台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二)完善资源建设

加大对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投入,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鼓励教师自主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同时,加强与外部资源的合作与交流,引进适合学校教学需求的优质资源,不断丰富和完善学校信息化资源库。

(三)强化网络安全管理

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网络安全责任,加强对校园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监测和防护。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检查和漏洞修复工作,提高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校园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四、未来展望

本学期,塘外小学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继续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引领,不断推进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深化“三个助手”等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完善信息化资源建设,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的信息化教育品牌,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