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塘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信息化工作总结
2024学年第二学期,学校以奉贤区“新成长教育”为引领,紧扣“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建设目标,将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教师发展、课程建设深度融合,依托现有资源推进数字化应用,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现将本学期信息化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信息化工具应用:推动课堂与教学管理提质
(一)“三个助手”常态化应用落地本学期,学校组织教师深入应用“三个助手”(备课助手、授课助手、作业助手),并将其纳入教学常规管理。教师借助备课助手整合教学资源,设计符合“新成长三型魅力课堂”要求的教案;通过授课助手开展课堂互动,增强“高效学习型、互动生成型、活力成长型”课堂的实效性;利用作业助手辅助作业批改与反馈,助力“教学评一致性”落实。同时,学校开展“智慧课堂评比”,以“三个助手”应用为核心评价维度,激发教师运用信息化工具优化教学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数字化水平。
(二)AI工具辅助教学实践学校引入人工智能推理模型(如deepseek),组织教师开展相关培训与应用实践,引导教师将AI工具用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等环节。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借助AI工具分析学生学习数据,为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个性化辅导方案,尤其在九年级差异化走班教学中,AI工具辅助精准定位学生知识薄弱点,提升了分层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此外,在“肖塘・本草”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教师运用AI工具辅助学生整理实验数据、生成实践报告,简化数据处理流程,聚焦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
二、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强化培训与研修支撑
(一)专项培训覆盖关键需求围绕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学校开展分层分类培训:针对全体教师,组织“三个助手”应用操作培训,确保教师熟练掌握工具功能;针对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开展AI工具与教学融合培训,讲解AI在备课、作业设计、学情分析中的应用方法;结合“上海市高质量作业设计建设基地”工作,开展信息化作业设计专项培训,指导教师运用智慧中小学平台设计分层、分类作业,提升作业设计的精准度与数字化水平。
(二)教研融合深化应用实践以校本研修为载体,将信息化应用纳入教研组核心研修主题。各教研组围绕“项目化学习中的信息化工具运用”“基于AI的学情分析与教学改进”等主题开展研讨,如科学教育研究小组在“未来百草社区”项目中,研讨如何运用数字化工具(如校园智慧种植箱数据采集系统)开展科学探究,形成结构化的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教研组在“肖塘・本草”课程实施中,通过教研活动明确数字化实践手册的设计思路,提升课程实施的数字化程度。同时,“一苇以航微论坛”设置信息化专题,教师分享信息化教学案例与经验,促进教师间的思维碰撞与经验互鉴。
三、信息化与课程融合:助力特色课程建设
(一)“肖塘・本草”课程的数字化支撑在“肖塘・本草”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课程实施中,学校利用信息化手段丰富课程资源与实践形式。开发“未来百草社区”项目数字化配套资源,包括校园智慧种植箱设计与搭建的线上指导视频、校园绿化改造方案的数字化设计模板;在学科微项目学习中,如九年级化学“青蒿不同炮制方法对比”实验,教师借助数字化实验记录工具,引导学生实时记录实验数据、上传实验过程,便于后期分析与成果展示;语文“中医药申遗”倡议书撰写环节,利用在线协作编辑工具,实现学生间的实时修改与互评,提升写作效率与质量。
(二)科学教育课程的数字化赋能组建科学教育研究小组(成员包括陈玮祎、钱凤英、司一坤等),推进科学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开发科学探究数字化工具包,涵盖实验操作视频、数据统计表格模板、在线实验报告提交系统;在创新实验室改建与设计中,融入信息化设备(如传感器、数字化测量仪器),为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提供硬件支持;收集整理学生科学实践成果,通过数字化平台(如学校官网、班级群)展示,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实践的积极性,同时形成结构化的科学课程数字化资源库。
四、信息化安全与管理:保障应用规范有序
学校重视信息化安全管理,开展教师与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包括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主题教育,提升师生的信息安全意识;规范教学数据与学生信息的存储与使用,确保数据安全;对智慧中小学平台、作业管理系统等常用信息化平台的账号使用进行监管,定期检查账号安全与使用情况,保障信息化应用的规范与安全。
五、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一)存在问题
1.部分教师信息化应用深度不足,仍停留在基础工具使用层面,未能充分发挥AI、数字化分析等工具在教学改进、学情诊断中的作用。
2.信息化资源整合力度有待加强,“肖塘・本草”“未来百草社区”等课程的数字化资源较为分散,未形成系统化的资源库,共享与复用效率较低。
3.学生信息化实践能力培养需进一步强化,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学生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差异,需针对性提升。
(二)改进方向
1.后续将开展进阶式信息化培训,聚焦AI工具深度应用、数据驱动教学改进等主题,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建立信息化教学成果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探索创新应用模式。
2.推进信息化资源整合,搭建学校统一的数字化资源平台,分类整理“肖塘・本草”“科学教育”等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实现资源的集中管理与高效共享。
3.在课程实施中增加学生数字化实践任务,如“肖塘・本草”课程中增设数字化成果展示(如制作中医药文化宣传视频、设计本草知识在线问卷),分层指导学生运用数字化工具,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与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