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塘中学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信息化工作总结
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信息化工作以推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核心,紧扣区第28届教学节、校本研修及“三型”(高效学习型、互动生成型、活力成长型)新成长课堂建设目标,依托区品牌计划项目,落实信息化在教学、教研、学生培养等环节的应用,现将本学期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锚定目标,推进信息化与教学深度融合
本学期信息化工作围绕“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完善数字化资源建设、赋能课堂教学革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四大核心目标展开,结合学校“双减”政策落实、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推进及新中考改革需求,将信息化工具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助力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区级信息化赛事,以赛促学、以赛促用,推动学校信息化工作有序落地。
二、核心工作开展与成效
(一)深化智慧黑板应用,赋能“三型”新成长课堂
作为区教育信息化三校评估优秀校,学校持续加强智慧黑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经验总结与专题研讨:梳理前期智慧黑板应用经验,结合“新成长课堂学科实践研究”校本研修主题,开展智慧黑板与学科教学融合的专题研讨,组织跨学科示范课,探索通过智慧黑板增强课堂互动性、提升学生思维参与度的路径,适配“高效学习型、互动生成型、活力成长型”课堂需求,助力教师优化教学方式。
课件资源建设与共享:以教研组为单位,鼓励教师结合“肖塘・本草”跨学科项目、中医药文化课程等特色内容,制作情境化、探究性白板课件,部分优质课件纳入学校资源库,实现跨学科资源共享,为教师日常教学提供数字化支撑。
应用效果反馈与优化:通过行政随堂听课、学生问卷等方式,收集教师在智慧黑板应用中的困惑(如复杂功能使用、课件适配学科需求等)与学生学习体验,定期开展技术应用答疑会,解决教师实际操作问题,确保智慧黑板切实服务于课堂提质,发挥信息化工具的辐射示范作用。
(二)推进“三个助手”与AI技术实践,助力教学模式革新
“三个助手”应用推广:充分利用尚学趣学习平台资源,在各教研组推广“备课助手”“上课助手”应用,支持教师借助平台优质资源优化单元教学设计,尤其服务于“同步练习”“精编练习”的数字化开发,助力“教学评一致性”落地,部分教师在备课中通过“备课助手”整合跨学科素材,提升教学设计的完整性与情境性。
PAD互动课堂试点:申购一批教学互动终端(PAD),在七、八年级试点PAD互动课堂,结合“分时段、差异化”课后服务体系,探索课堂模式多样化。
AI课堂分析系统实践:依托《基于AI视频分析的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品牌计划,在数学组率先开展试点,通过AI课堂分析系统采集课堂教学数据(如教师提问频率、学生参与度、课堂互动时长等),组织教研组围绕数据开展教学诊断,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如个别环节学生参与不足、提问梯度不合理等),优化教学行为;同时,尝试将AI分析数据应用于毕业班教学,为临界生学习状态研判提供参考,辅助个性化辅导策略制定。
(三)完善信息化资源建设,支撑特色课程与校本研修
特色课程数字化资源补充:聚焦“肖塘・本草”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医药文化、京剧等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数字化资源库,收录课程教案、课件、微课、实践活动视频(如“中草药探究实践”“京剧文化介绍”)等内容,供教师在拓展课、课后服务中直接调用,同时通过校园门户网站、微信平台向家长展示课程数字化成果,提升家校对学校特色课程的认可度。
校本研修信息化资源支撑:在学校资源库中增设“新课标解读”“跨学科案例”“信息化教学技巧”板块,上传专家讲座视频(如崔卫老师《核心素养视域下指向思维培养的教学设计》讲座)、优秀信息化课例(如唐健栋老师《物质的溶解性》数字化课堂)、“一苇以航”教研微论坛PPT等资源,方便教师自主学习信息化教学方法,助力“基于数字化转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校本研修项目推进。
资源管理机制优化:建立“上传—审核—更新”的资源库管理机制,要求各教研组每学期至少上传5份高质量信息化教学资源(含课件、微课、数字化作业),将资源建设情况纳入教研组常规考核,确保资源库的实用性与时效性。
(四)开展信息科技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信息科技课程与学科融合:开齐开足信息科技课程,结合“五育融合”要求,在课堂中融入劳动教育、科技教育内容,如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校园本草园”数字化地图、制作中医药文化电子小报,培养学生将技术与实际问题结合的能力;同时,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通过主题班会课、短视频等形式,培养学生网络自我保护意识与信息辨别能力。
(五)组织区级信息化赛事参与,以赛促能
积极响应区教育信息中心号召,组织教师参与区云课堂视频课例评比,指导教师打磨信息化课堂(如优化智慧黑板互动环节、完善PAD课堂流程),部分教师课例通过校级初选,进入区级评审阶段;同时,在“2023年奉贤区中小幼项目化学习优秀案例评选”中,学校《伏羲园喷水养护装置安装方案设计》《“伏羲园”植物英文介绍视频》等案例,均融入信息化工具应用(如数字化设计软件、视频剪辑技术),最终分别获区二等奖、三等奖,体现信息化与项目化学习的深度融合成效。
(六)常规保障与技术支持
设备维护与保障:安排专人负责多媒体设备(智慧黑板、PAD、电脑、网络)的日常维护与故障排查,建立“教师报修—技术响应—维修反馈”快速通道,本学期共处理设备故障32次,确保教学设备正常运行,为教育教学提供稳定技术支持。
信息化培训开展:结合师干训工作,开展“智慧黑板高级功能应用”“PAD互动课堂操作”“AI分析系统数据解读”等专题培训4场,覆盖教师120余人次;同时,针对新教师开展信息化入门培训,帮助其快速掌握基础教学设备使用方法,提升教师整体信息化应用水平。
三、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一)存在问题
信息化应用深度不足:部分教师对智慧黑板、AI分析系统等工具的使用仍停留在基础功能(如课件播放、简单互动),未充分挖掘其在分层教学、个性化评价中的作用;PAD互动课堂试点仅覆盖部分年级,尚未形成可复制的全校推广模式。
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覆盖面有限:信息科技兴趣小组参与学生较少,区级信息科技竞赛获奖成果不足;信息科技课程与学科融合的深度仍需加强,部分学科尚未形成稳定的“技术+学科”教学模式。
信息化资源利用率待提升:资源库中部分数字化资源存在“上传后未充分使用”的情况,教师资源共享与借鉴的主动性不足,资源库的“服务教学”功能未完全发挥。
(二)改进方向
深化信息化工具应用研究:下学期将在各学科推广AI课堂分析系统试点,开展“信息化+分层教学”专题研讨,组织优秀信息化课例展示,引导教师深入挖掘技术功能;同时,扩大PAD互动课堂试点范围,形成可推广的教学模式。
扩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范围:增加信息技术兴趣小组规模,引入校外专业人员指导,针对性备战区级信息科技竞赛;推动更多学科(如语文、英语)设计“信息化+学科”活动(如数字故事创作、英语配音视频制作),提升学生技术应用能力。
优化资源库使用机制:建立“资源推荐—使用反馈—优化更新”闭环,每月推送优质信息化资源,鼓励教师分享资源使用案例;将资源库使用情况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提高资源利用率,切实发挥数字化资源的教学支撑作用。
奉贤区肖塘中学
202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