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第二学期青村中学信息化工作总结
2018年度,我校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学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有关精神,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课堂教学实效,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开展,切实提高学校管理、课堂教学、以及德育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规范管理制度
为切实提高我校信息化工作水平,坚持信息化为学校管理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的宗旨,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校长的高度重视和努力下,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校信息化管理网络。学校制定了《青村中学信息化工作人员基本情况分工》,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和信息化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由夏晶晶校长担任组长,组员由分管校长、分管领导以及其他行政组成;工作小组由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由网管员和教研组长组成。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以保证信息化工作科学、有序运行。
二、完善技术装备,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尽管学校经费紧张,我们还是尽量做到开源节流,并寻求上级领导部门的支持,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与配备上。学校现在已为每位教师配备一台平板电脑,现已经投入使用。
三、开展教师培训,着力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学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综合发展,鼓励教师探索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培养教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资源开发。每学期通过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组织教师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集成与整合等方面进行研讨,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课展示活动,提供给教师展示的舞台,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
四、是以课题研究为基础,提升学科整合力度。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课题研究为基础,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创设课程环境,培养学生全面的信息素养,实现学生学习环境的拓展、迁移和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五、抓应用,确立构建数字化为特征的校园氛围
教育局城域网的空间平台建设,为我们提供了的大量的资源,我们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如何让它充分的发挥作用,让全体师生充分感受数字化校园的魅力。我们把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化发展水平。还通过网络建立家校沟通和教师间的沟通:我校各班采用微信群来加强学生家长和老师的紧密沟通。教师办公微信群、QQ信息群的运用能够使全校老师接收各种通知和进行信息的交流。
学校在日常工作中还充分发挥了录播教室的作用,利用视频进行爱国主义专题片教育,卫生、安全教育,少先队及学校各大型活动,全体教师会等直播活动,方便了教师,收到了较好效果。
六、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
当然,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网站建设与应用工作有待提高;教育教学资源库尚不完善;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参与网络学习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培养等。
虽然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我校一直坚持“一切为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的总目标,努力提升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保障。努力实现教科研活动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开展教科研活动,逐步开展校际远程教学与听课、评课、远程培训等,提高教科研活动的水平和层次,实现师资培训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建立起信息化的校本培训机制。
总之,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基础工程,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信息化来带动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我们期待学校信息化建设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