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思言小学教育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
(2021学年—2025学年)
发展目标:探索“新基建”理念下的学校信息化新布局,让信息化赋能学校管理、智慧课堂、教育教学评价等方面,促进信息技术与人文、科技、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保持“奉贤区信息化示范校”荣誉。
|
主要任务
|
|
1.推进和完善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统一业务平台集成,实现全校应用的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用户管理,逐步构建“儒香校园”数据中心,优化各类软硬件资源应用管理,重塑校园业务流程。
2.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引领,分步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聚焦学科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探索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
3.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儒雅教师”、“文雅学子”成长画像系统和综合评价系统,完善校本资源中心建设,促进学生多元成长。
4.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继续做好区域空间应用,重点推进科创类课程的教学实践,布局书香校园阅读氛围,打造体育大课间趣味体验区域,推动品牌特色课程教与学的新载体,发挥信息化品牌影响力。
|
|
达成标志
|
|
1.初步搭建好综合管理平台框架,把教务管理等日常教学所需的常态化功能模块添加完成,师生能逐步适应各类操作,实现我校各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2.营造智慧校园学习环境,促进信息技术与人文和科技有效融合,使各信息化设备功能“用”起来,“动”起来,“活”起来。全校师生信息化素养显著提升,智慧课堂教学常态化、教学资源更丰富、师生参加各类比赛能获奖率高。
3.全校师生常态化使用“校园一卡通”评价,全面了解学生发展状态。完成教师基本信息、教师研修成果、教师教育教学特征等数据采集,汇总“儒雅教师”成长画像,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依据。
4.加大信息技术融合教学力度,机器人、3D打印、激光雕刻等特色课程开展有成效,完成击剑品牌课程电子校本学材设计和推广。规范借阅管理,增加阅读兴趣,应用体育智能设备,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完成节气特色课程平台建设。
|
|
工作举措
|
|
第一学年度2021.9--2022.8
|
1.初步构建集教育教学、校务管理、家校沟通等应用一体的学校综合管理平台框架。
2.立足优秀传统文化和本土资源,形成可操作的24节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序列。
3.全面推进“校园一卡通”运行工作,以“五乐三雅”总评价指标为导向,明确积分标准、奖励方式和评价要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做好教师培训工作,继续常态化使用好区教育云平台及网络空间应用。以项目为支撑,对科创中心进行再度优化,重点推进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激光雕刻等课程。
|
|
第二学年度2022.9--2023.8
|
1.继续添加各类教学所需、家校沟通等相关模块功能,主要完成统一业务平台,统一应用接入到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我校各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2.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楼层安装运动投屏互动装置,营造体育运动氛围,引导学生在课间随时随地参与运动,让整个校园都充满运动的快乐声。
3.借助信息技术,建设基于大数据的儒雅教师成长档案,系统融“记录、分析、诊断、发展”等功能于一体,指引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
4.打破借阅系统和电子班牌的壁垒,构建集电子阅读、导读、读后感交流等模块一体的阅读瀑布流,激发师生、家长阅读兴趣。
|
|
第三学年度2023.9--2024.8
|
1.对学校内信息化平台各类数据进行采集、汇聚、梳理,并通过筛选建立相关数据模型和标签体系。
2.打造一个集互动、展示一体的数据可视化区域,将学校的文化、各类活动、教学等美好过程呈现出来。
3.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大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继续完善和优化“一键式”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形成可借鉴的经验模式,在区域内进行交流,发挥示范校的影响力。
|
|
第四学年度2024.9--2025.8
|
1.做好教师培训工作,继续常态化使用好区教育云平台及网络空间应用,注重网络安全。
2.做好“三个助手”全员注册工作以及三四五年级教学使用普及工作。
3.加强新成长“小贤”评价常态使用以及“慧研修”平台各项功能使用的提升工作。
4.以教学节为依托,助力教师使用信息化功能辅助教学,积极开展全员展评课堂评比。
5.完成新一轮信息化三级校评估验收工作。
|
|
第五学年度2025.9--2026.8
|
1.组织教师积极参加课件、微课、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课例等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
2.做好“三个助手”全校普及试点工作,以及优课展示活动。
3.做好各类软件购买、使用的规范化整理工作。
4.重点推进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等特色品牌课程,增大品牌辐射力度。
5.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功能,更好服务于师生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