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中心 | 工作交流 | 信息化规划 | 正文
 
汇贤·奉浦联合中学2025学年第一学期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执行国家教育方针,落实义务教育“双新”政策、《2025年奉贤教育工作要点》聚焦“新成长”教育,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核心素养,完善教学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关注教育改革新动向,研究 “双新”实施方案及“双减”背景下提质减负的实质性举措。以教学研究科学化为方向,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关键,加强课程建设的管理,不断优化学校课程方案;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提高内涵、发展特色的管理理念,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的领导力和指导力,认真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激发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活力,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活力。

 

二、工作目标

以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为核心,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赋能作用,构建智能化学习生态。通过数字化工具与资源的深度应用,为学生打造沉浸式、强交互的学习新场景,激发探究兴趣与自主学习潜能;为教师提供精准化教学支持系统与多元化技术手段,赋能教学设计、课堂实施与学情诊断的全流程优化,实现因材施教与个性化指导。以此推动教育模式革新,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开创智慧教育新局面。

 

三、具体措施

(一)智慧平台赋能高效教研

1.建立校级资源 提高教研质效

为深化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重点推进希沃平台"校本资源库"建设,实现教学资源的系统性整合与高效流转,切实提升教研工作实效。具体实施路径如下:一是立足新教材实施需求,系统更新各学科教学资源,确保内容与课程标准同步;二是依托"主备"研讨机制,沉淀各学科优质备课资源,形成可复用的教学范例。通过"资源更新+经验沉淀"双轨并行,强化教研组内优质资源的共享传承与辐射推广,促进跨年级教师间的协同发展与知识传承,最终实现教研效能的整体提升。

2.云端智慧共享 打造教研新态

借助先进的平台共享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手段,教育资源得以高效整合与优化配置。这种创新的教研模式不仅消除了地理和时间的界限,而且为教育从业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便捷的交流平台。

“汇智云脑”和希沃平台的辅助下,教师能够随时随地访问庞大的教学资料库、课件和案例库,从而提升备课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备课组或大型教研组活动,上传教案、课件或活动资料供其他教师点评或修改。平台将整合这些过程记录,并形成最终的教研成果,教研过程亦可进行汇总展示。

此外,云端智慧共享亦促进了教育公平,确保了校区或集团内学校成员能够及时获取教育资源。通过线上研讨、远程协作和虚拟课堂等多种形式,教育从业者能够跨越空间障碍,共同参与教研活动,分享知识与智慧,推动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二)信息技术赋能学习实践

1、优化信息手段 提高监测效率

学校在上个学期已经迈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步伐,通过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全面采集学生在课堂学习(包括纸笔课堂、运动手环等)、课后练习(如天天跳绳、芝士网等)、学业测试(利用极课大数据)等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的采集使得学校能够深入开展精准化教学,从而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本学期学校全面落实《汇贤·奉浦联合中学深化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确保全体学生每日校内体育活动时长2小时,推进“一校多品”体育特色课程,借助AI监测体能锻炼强度,同时完善中小学生健康体检、近视肥胖检测、体质健康监测等监测机制,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为了确保学校网络环境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我们需要定期进行校级网络设备的检查与更新。这一举措不仅关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更直接影响到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体验。在进行网络设备检查时,我们需要全面、细致地检查各个关键节点。

2、依托智能设备 创新教学场景

围绕“一个核心、两维画像、五场景应用”的核心理念进行设计,打通学校各个平台数据,进行数据的深度分析,探索数据赋能的学校数字化转型场景。通过数字体育、数字语文、学业检测、智慧教室四个模块的整体架构以及各类平台的使用,形成高效管理的机制和文化、主动识别教育教学问题、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借助信息化手段采集学生课堂学习、课后练习、学业测试的数据,深入开展精准化教学,提升课堂质效。

持续推广和普及市级和区级的“三个助手”平台以及校级“极课”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本学期将特别强调在各个备课组中进行广泛的课堂使用。我们致力于将这些先进的教学工具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以便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能够充分发挥这些平台的潜力,使其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得力助手,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三)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评价

1.借助人工智能 优化课堂教学

我校信息化课堂改革实践项目已稳步推进满一年。一年来,各学科教研组积极响应,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在课前备课、课堂教学及课后评价等环节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升级,初步构建起闭环运行的信息化教学体系。

为纵深推进改革,本学期将聚焦教师专业发展,重点引入AI智能课堂分析系统,通过"手机录课-云端上传-智能诊断"的技术路径,系统开展课堂结构解析、关键教学片段定位、典型问题追踪及教学环节优化。该系统将构建"数据采集-智能分析-精准改进"的"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推动课堂实施精准化。

借助AI系统的智能分析功能,系统将自动记录并生成涵盖学生学习行为、课堂互动质量及学习成效的多维数据画像。这些可视化数据不仅能为一线教师改进教学策略提供精准依据,更能为备课组开展循证教研提供科学支撑,有效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

2. 依托平台层面 完善管理架构

优化学校智慧管理平台架构,推进平台常态化深度应用,重点强化其在日常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等领域的信息化支撑效能。充分发挥平台教师评价模块的多维功能,构建覆盖成果产出、活动参与的全景式教师发展评估体系,助力教师精准洞察自身优势与待提升领域,实现个性化专业成长。通过这一创新评价机制与优质教研资源的有机融合,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精准赋能,切实推动教育质量内涵式提升。

3. 拓展信息手段 打造优质课例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需要不断拓展信息手段,以打造更加优质和高效的课例。教师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通过这些不同的信息手段,打造更丰富、多样且高效的优质课例,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借助区级评选活动遴选出有质量的课例进行片区辐射,积极参与2025年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完成本学期区级云课堂录制与上传,鼓励老师们学习先进信息手段应用于课堂。开设信息化平台校级培训课程,助力每位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

在本学期内,我们将致力于研究和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机制,以全面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我们将重点关注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运用,通过持续的观察和反馈,助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此外,我们将结合终结性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历程和最终成果,确保评价结果能够真实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效果,形成完整的数字画像。

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校将继续探索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我们也将继续深入探索和实践,不断优化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汇贤·奉浦联合中学 教导处

2025年8月

 

 

 

 

行事历

日期

活动安排

要求(备注)

9

信息化公开课、展示课排摸

 信息化教学案例征集

10月底

完成全员录像课及上传

结合信息化技术应用课堂,梳理信息化优秀案例

11

集团教学节

资源整合

1

各学科信息化应用总结

梳理体锻屏,运动手环,摩天轮等应用情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