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城高级中学信息化工作三年规划(2024-2026年)
	一、指导思想
	以“筑牢安全根基 智绘教育新篇”为核心理念,深入贯彻区信息中心工作部署,立足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实际需求,聚焦数据驱动教学改进与技术赋能师生发展,全面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师生素养及管理效能,为师生创造便捷、高效的学习与工作环境,推动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
	二、现状分析
	(一)现有基础
	基础设施:已配备教学楼希沃智慧屏26台、特殊教室5台(共31台);两间机房计算机、同时兼语音室功能;校园网络完成升级,铺设校园WiFi;建成希沃运维管理系统、极课系统、AMEQP网上阅卷系统等平台。
	教学资源:订购学科网服务,涵盖教案、课件、习题等资源;初步组建校本学库,通过组卷功能生成适配学情的试卷;借助FTP、社交平台实现教研资源共享。
	应用成果:推广信息化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成绩与课堂互动效率提升;开发学习通APP整合班级管理、德育等功能;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及竞赛。
	(二)存在问题
	硬件设施:校园WiFi缺乏认证机制,与先进学校存在差距;
	师资能力:部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培训效果需进一步提升;
	资源管理:信息化教学资源更新不及时,校本学库尚未完善;
	组织机制:信息化教研组与物技教研组人员分工不明确,考核机制待优化;
	网络安全:需持续加强安全漏洞扫描与师生防护意识培训。
	三、发展目标
	(一)短期目标(2024学年)
	基础设施:优化网络稳定性,增加希沃智慧屏的数量;升级机房设备,适配语音教学需求,新增至四间。
	资源建设:依托学科网资源,完善校本学库框架,建立资源更新机制;推广极课系统错题跟踪功能,提升习题质效。
	应用推广:实现希沃白板等软件的全覆盖教学应用,开展AIC课堂观察技术试点,推动“问题式教学”模式落地。
	(二)中期目标(2025学年)
	平台整合:深化学习通APP功能,整合班级管理、导师工作、心理咨询等模块;打通极课系统、AMEQP阅卷系统数据,新增学情预警模块。
	师生素养:实现教师信息化培训全覆盖,重点提升AIC报告解读、希沃运维系统操作能力;扩大学生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如编程、智能小车)覆盖面。
	管理优化:厘清信息化教研组与物技教研组分工,建立明确的考核机制;通过希沃运维系统实现班级管理数字化。
	(三)长期目标(2026学年)
	智慧校园构建:实现AIC课堂观察全校推广,形成“问题导入→新知链接→概念归纳→应用迁移”四阶教学范式;建成学生数字画像系统(考勤、作业、课堂行为分析)。
	资源生态完善:形成动态更新的校本资源库,通过FTP、学习通等平台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开发适合校情的特色教学资源(如虚拟实验室、在线实验课程)。
	安全体系健全:建立网络安全常态化监测机制,实现师生信息素养与安全防护能力全面提升。
	四、实施计划
	(一)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与硬件升级:持续更新智慧屏设备,确保教学硬件满足需求;机房适配语音教学,保障高一高二每两周1次、高三每周1次听说训练(40分钟/次)。
	平台建设:深化希沃运维管理系统应用,实现教室设备使用监测、远程操控及班级动态管理;推进学习通APP功能迭代,整合教学研、德育、办公助手等模块,打造一体化管理平台。
	(二)教学资源建设
	校本学库构建:依托学科网组卷功能,结合极课系统错题数据,开发适配学情的校本习题集;建立资源更新机制,鼓励教师参与资源开发与修订,定期审核资源时效性。
	数字资源应用:推广多媒体可视化教学,将抽象概念转化为模型呈现;通过FTP、社交平台等实现教研资源共享,形成“使用-修订-完善”的校本资源闭环。
	(三)师生素养提升
	教师培训:每学期开展信息化教学培训(AIC报告解读、希沃白板、极课系统等);组织“一课优构”课堂实践活动,推广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案例。
	学生培养: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计算机操作、网络安全)及校本课程(Scratch编程、博韵电视台、智能小车);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影视创作、人工智能机器人、虚拟智能小车等竞赛。
	(四)安全与管理优化
	网络安全防护: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检查与漏洞修复,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组织师生参与网络安全培训,提升信息保护意识。
	教研机制完善:厘清信息化教研组与物技教研组人员分工,明确考核标准;为区级课题及论文撰写提供技术支持,形成信息技术赋能教学的范式。
	五、任务分解与执行计划
	
		
			| 
					阶段
				 | 
					重点任务
				 | 
					时间节点
				 | 
		
			| 
					第一年
				 | 
					校园WiFi认证建设;智慧屏增至36台;学科网资源整合;AIC课堂观察试点
				 | 
					2024.9-2025.8
				 | 
		
			| 
					第二年
				 | 
					学习通APP功能迭代;极课系统与学情预警模块对接;教师信息化能力全员培训
				 | 
					2025.9-2026.8
				 | 
		
			| 
					第三年
				 | 
					学生数字画像系统建成;校本资源库动态更新机制完善;网络安全常态化监测实施
				 | 
					2026.9-2027.8
				 | 
	
	六、资源调配与保障机制
	(一)组织领导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解决重大问题,确保各项任务落实。
	(二)经费保障
	保障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升级、资源采购及教师培训,加强经费使用监管,提高效益。
	(三)队伍建设
	加强信息化教研组建设,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提升技术人员运维与管理能力;引进优秀信息化人才,补充技术团队力量。
	七、监测评估与调整策略
	(一)监测评估机制
	每学期末开展信息化工作自查,重点评估硬件使用、资源更新、师生培训效果;建立问题反馈渠道,收集师生对信息化服务的意见与建议。
	(二)问题解决措施
	
		
			| 
					问题
				 | 
					解决方案
				 | 
		
			|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
				 | 
					组织定期培训、“一课优构”实践活动,推广优秀案例
				 | 
		
			| 
					资源更新不及时
				 | 
					建立资源更新机制,明确教师资源开发责任,定期审核
				 | 
		
			| 
					信息化教研组管理机制不明确
				 | 
					厘清教研组分工,制定考核标准,做好顶层设计
				 | 
		
			| 
					校园WiFi安全隐患
				 | 
					推进WiFi认证系统建设,加强网络安全监测
				 | 
	
	 
	本规划立足学校信息化发展实际,明确2024-2026年发展方向与路径。通过三年建设,逐步实现基础设施智能化、教学资源校本化、师生素养专业化、管理服务一体化,为打造“智慧校园”奠定坚实基础。学校各部门需协同推进,确保规划落地见效,持续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奉贤区奉城高级中学
	202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