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庙小学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
一、
指导思想
根据市、区教育信息化工作方针,我校教育信息化近3年规划具体指导思想:以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管理和教育教学应用平台为重心,密切联系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和整合,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新一代公民为主线,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提升我校教育现代化水平。
二、
现状分析
学校教育现代化硬件配套设施已经基本完善,学校校园网站已经建立并开始使用,逐渐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全校教师均具有一定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教研的能力;各个教室均配备了电脑、投影机、实物展示台等教学设备,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并正在逐步养成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现代信息技术及教育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得到较为广泛地应用。
三、
发展目标
(一)加强网络基础建设
努力完善信息化环境,加强网络管理与维护,提高校园网使用效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装备,抓管理、重利用。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上逐步推行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和办公无纸化,学籍管理电算化。使信息技术成为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有利的载体和工具。
(1)
建立学校电子资料存储服务器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学校的各类资料都不在使用纸质作为载体,大部分的资料都以word文档或者照片等形式存放于电脑上,而目前学校的各类电子资料都是分散存放于各个教师自己的电脑之上,这很不利于资料的管理、查找、保存,所以学校决定采购一台存储服务器用于将学校的各类电子资料统一分类存放,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电子资料的安全,便于及时的查找和展示,为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
(2)
建立教学资源库
现在教育越来越离不开多媒体设备,随着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也越来越先进,要用好这些多媒体,必须有相关资源的支持。每个学期我们学校的教师都会制作大量的课件,录播室里会录制大量的教学视频,这些资源我们应该将他利用起来,而不是让他永远的躺在服务器里,所以我校准备建立一个教学资源库,将这些资源分类整理提供给学校的教师,供教师们使用和观摩,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多媒体制作和使用水平。鼓励教师把自己的教学资源上传到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先从上传的数量上达到要求,再提高上传资源的质量,使上传的资源精品化。逐步建立形成一套能满足教师日常教学需要的包括“教学课件、教学素材、优秀教案、优秀训练题和试卷”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源库。
(3)
建立法布尔植物档案库
我校的法布尔实验室是学校的重点项目,目前已经初具规模,为了方便管理以及锻炼学生们的观察、记录能力,我们准备为实验室里的各类植物建立它们的成长档案。参与法布尔实验室的学生负责每天观察、记录和上传植物的相关数据到档案库内,而后通过给每个植物一个二维码,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的扫码查阅每个植物的资料,让法布尔实验室也做上网络的快车,可以更好的发展起来。
(4)
建立教师电子档案库
目前每个老师都一个纸质的档案袋,但是由于各种限制,档案袋很难存放所一个教师所有的档案,只能存放最重要的一些证书、履历等文件。我们希望可以建立一个电子的档案库,可以把教师在学校的各类资料都存放到档案库中,供教师自身和学校的管理人员随时的查阅,了解教师的成长过程。
(5)建立德育评价平台
本学习学校将建立起全覆盖的无线网络,如何用好无线网络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我们经过讨论,准备建立一套德育评价平台,目前我们对学生各类评价主要是通过纸质的打分表,这些打分表使用完后的统计比较麻烦,也不利于长期的保存,每一次使用完后基本就会被丢弃。无线网络完成后,我们可以利用无线终端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及时的进行评价和记录,最终形成每个学生的电子档案,让教师和家长可以及时看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了解学生优点与不足。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形式的需要,对全体教师进行更高层次的信息化培训,提高教师运用信息、驾御信息的能力。全校教师都应当掌握基本计算机操作及在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3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能进行课件制作,能够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应用网络环境开展学科教学及科研。通过教师熟练地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的整合,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综合起来的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1)
加强教师的信息化培训
教师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会极大的影响学校的信息化程度,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我校将每年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把信息化培训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坚持不懈的进行下去。
(2)
定期开展信息化竞赛和评比
为了让老师们积极的参与到培训中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我校将定期开展信息化的竞赛与评比,督促和激励教师不断的去学习,提升自己的信息化能力。
(三)保障措施
1、成立工作小组、加强领导
实施教育信息化三年工作计划是教育改革创新,提高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学校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实施本计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成立由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此项工作的教导主任为工作小组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根据本计划实施工作的总体要求,研究具体的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计划实施工作的开展。
2、定期总结,严格管理
工作小组明确责任,每个月开一次信息化会议,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并认真研究本校教师实际需求,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估,切实提高信息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具体安排:
建立学校电子资料存储服务器
2017.2-2017.5 选购和安装服务器
2017.6-2017.8 对服务器进行设置和配置
2017.9-2017.12 规划学校资料库的结构,进行资料的分类存储
建立教学资源库
2017.2-2017.5 确定教师上传的资料类型与数量
2017.6-2017.9 按照要求开始上传资料
2017.10-2019.12 资源库建设常态化,每学期按要求上传并检查
建立法布尔植物档案库
2017.3-2017.5 研究确定电子资料的存储类型与展示方式
2017.5-2017.6 前期植物档案的准备
2017.7-2017.10 第一批植物档案的建立与试运行
2017.11-2019.12 植物档案库的常态化运行
建立教师电子档案库
2018.2-2018.6 教师电子档案库的规划与准备
2018.7-2018.12 教师电子档案库的建立与试运行
2019.1-2019.12 教师电子档案库的常态化运行
建立德育评价平台
2017.2-2017.5 与相关公司沟通,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2017.6-2017.12 与公司合作,建立德育评价平台
2018.1-2018.6 对教师进行培训,在三四年级试点开展德育评价
2018.7-2018.12 完成德育评价终端的安装,提供查询服务
2019.1-2019.12 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德育评价平台
加强教师的信息化培训
2017.2-2019.12 根据教师需求,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师的信息化培训,
定期开展信息化竞赛和评比
2017.2-2019.12 每学期举办一次信息化相关的评比与竞赛